时间: 2025-05-06 18:4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48:53
作社朝祠有足观,
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
走杀儿童最可怜。
虎面豹头时自顾,
野讴市舞各争妍。
王侯将相饶尊贵,
不慱渠侬一饷癫。
在社祭的早晨,祠堂里热闹非凡,
山里的农民祈求丰收,迎接新年。
忽然听到箫和鼓的声音,不知从哪里传来,
那些孩子们争相奔跑,真是让人心疼。
猛兽的图案在节日中显得格外醒目,
乡野的歌舞竞相争艳,热闹非凡。
即使是王侯将相,享有尊贵地位,
却也不如这些孩子们的欢闹来得快乐。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生活和自然,擅长山水田园诗。
《观社》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耕社会,社祭是乡村重要的民俗活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对自然的敬畏。
《观社》是一首描写乡村社祭活动的诗,透过杨万里的笔触,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节日的热闹和欢快,还能体会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社会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社祭的场景,农民们在祠堂前祈求丰收,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与信仰。接下来的“忽然箫鼓来何处”,营造了一种突如其来的热闹气氛,箫鼓声声,仿佛将人们的心情都带动起来。特别是“走杀儿童最可怜”,诗人以儿童的视角展现了节日的快乐与无忧,透出一丝温情。接下来描绘的“虎面豹头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不仅反映了节日的欢快,也暗含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珍视。最后一句点明了人们在欢庆中的无忧,王侯将相也自愧不如孩子们的纯真与快乐,展现出一种对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轻视,回归到人们最本真的快乐上。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社祭文化的赞美,强调了人们在节日中寻求快乐与宁静的心态,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地位与财富在快乐面前的无足轻重。
《观社》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杨万里
D. 白居易
诗中“虎面豹头”指的是什么?
A. 动物
B. 节日装饰
C. 农具
D. 食物
诗中提到的“儿童”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快乐
C. 恐惧
D. 疲惫
《观社》与《春望》都描绘了社会风俗与人们的生活状态,但《春望》更多表现出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伤,而《观社》则侧重于节日的欢愉与人们的纯真,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但情感取向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