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6:23
《戏题湖上》
作者:常建 〔唐代〕
湖上老人作矶岛头,
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白波际,
不知何者吞吾钩?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湖边钓鱼的老人,湖中桃花盛开,水流潺潺。竹竿轻轻摇曳,波纹柔和,湖面没有明显的白色波浪。诗人感叹,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吞噬他的钓钩。
常建,唐代诗人,字景纯,号逸人,生于公元758年,卒年不详。常建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作品中常流露出淡泊明志的情怀。
《戏题湖上》创作于一个春日的午后,常建在湖边垂钓,看到湖面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产生了创作的灵感。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在钓鱼过程中产生的思考。
《戏题湖上》是常建的一首小诗,虽然字数不多,却能生动地描绘出湖边的自然风光,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老人坐在矶岛头,描绘了一个闲适的钓鱼场景。湖水流淌,桃花点缀其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这一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诗的中间部分,竹竿轻轻摇曳,波纹荡漾,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湖面的柔和与宁静。最后一句“不知何者吞吾钩”,则引发了读者的思考。钓鱼本是一个安静的活动,诗人在静谧中却感到了一丝无奈与惆怅,似乎暗示了人生中的不确定性和无常。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既有自然的美,又蕴含了哲理的深思。常建以简练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使这首诗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宁静中流露出的无奈与思考。它不仅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美丽图景,更引发了对人生、对命运的深思。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季节的?
诗中“竹竿袅袅”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推荐阅读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对比常建的《戏题湖上》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前者偏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后者则表现了壮阔的山水情怀。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