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7:21
凤栖梧 游雁荡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两袖刚风凌倒景。
小磴松声,独上招提境。
碧水流云三百顷。
白龙飞过青天影。
折脚铛中留苦茗。
野菊生花,犹记丹砂井。
吹罢玉箫山月冷。
这首诗描绘了在风中独自游览雁荡山的情景。两袖飘动,微风吹拂,仿佛把眼前的美景都凌倒了。走过小小的台阶,听到松涛声,独自走上这清幽的境地。碧绿的水面和流动的云朵在眼前延展,仿佛有三百顷的广阔。白龙似的云彩在青天上飞过,留下影子。折了一根竹脚铛,留下一壶苦茶。野菊花开,依然记得那口丹砂井。乐器声响起,山中月色渐冷。
张可久,元代著名词人和诗人,生活在南宋末年到元代初年,因其诗歌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世赞赏。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淡生活的向往。
本诗创作于张可久游历雁荡山时,描绘了他在此地所见所感。雁荡山被誉为“江南第一山”,风景如画,诗人在此地感受到自然的静谧与清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凤栖梧 游雁荡》是张可久的一首佳作,整体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诗中开篇以“两袖刚风凌倒景”引入,表现了微风拂面的感受,瞬间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自然的环境。接着通过“小磴松声,独上招提境”,展现了独自一人走进这个幽静之地的情景,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心境。
诗中“碧水流云三百顷”的描写,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而“白龙飞过青天影”则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把云彩比作飞龙,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后半部分“折脚铛中留苦茗”,诗人通过简单的生活细节,表现出对清淡生活的追求,令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吹罢玉箫山月冷”则通过乐器的声音和山中冷冷的月色,结合音乐与自然,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孤独的哲思,体现了元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诗中“白龙”指代什么?
诗人游览的地点是?
“苦茗”在诗中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