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0:4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0:40:48
凤栖梧 吴山尊胜塔寺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塔拥平山银瓮小。
老衲殷勤,说与游人道。
劫火残灰填翠沼。
断阶花隐双龙爪。
藤压荒篱蟠桧老。
井塌青苔,满地棘针草。
悲风生木杪。
这座塔矗立在小巧的平山上,像一个银色的瓮。
老和尚热情地对游人讲述这里的故事。
曾经的火灾留下了残灰,填满了翠绿的湖泊。
断断续续的台阶上,花草掩映着双龙的爪印。
藤蔓缠绕着荒凉的篱笆,古老的柏树盘绕生长。
井口已经塌陷,青苔覆盖,满地都是刺针草。
悲伤的风从树梢吹来,带着一丝凉意。
张可久,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描写了吴山尊胜塔寺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寺庙和自然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吴山作为名胜古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宗教内涵,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吴山尊胜塔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开头两句描绘了塔的形态和老和尚的热情,使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火灾后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和自然的无情。诗中描绘的藤蔓、青苔与刺草,象征着荒凉与衰败,反映了人事的无常与自然的力量。最后一句“悲风生木杪”,则让整个诗篇升华,带来一种凄凉的情感共鸣,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体悟生命的意义。
诗歌整体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强调了人与自然、时间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寺庙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状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老衲”指的是谁?
A. 游人
B. 年长的僧人
C. 历史人物
D. 诗人
“劫火”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繁荣
B. 历史的沉重
C. 自然的美好
D. 人际关系
诗中描绘的“藤压荒篱”主要反映了什么?
A. 自然的和谐美
B. 生命的艰辛与荒凉
C. 人与自然的和谐
D. 传统文化的延续
答案:
《静夜思》与《凤栖梧》都展现了对故乡与过往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凤栖梧》则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的结合,反映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