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9:03
登冥山
东山如覆盆,石塔仍数层。
昔人行乐处,时过名不称。
秋风变草木,樵径余薪蒸。
四顾一水间,不复知淄渑。
菰蒲万世利,烟火千人罾。
平生登山脚,岁晚如不胜。
求田君勿问,抚髀吾何能。
飞鸿将目远,秋水留心澄。
兹游岂不朽,作歌记吾曾。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冥山后的感受。东山就像一个大碗,石塔依旧巍峨。昔日人们在这里欢歌笑语,现在却无人问津。秋风吹过,草木变得萧瑟,林间小路上还留有采薪的痕迹。四周环顾只有一片水域,再也不能知道淄渑的方向。芦苇和蒲草能带来世代的富饶,烟火气息中千人捕鱼。平生只在山脚下游玩,岁末时分却感到力不从心。求田的君子请不要再询问,我无能为力,只能抚膝自叹。飞鸿展翅望向远方,秋水清澈,心中留有一片宁静。此番游历难道不会被人铭记?我写下这首歌,记录我曾经的经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师道,宋代诗人,字文道,号静斋,生于公元1045年,以诗词见长,尤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致,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山水游览之际,反映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描绘的冥山,可能是其游历中的一座名山,寄托了作者对过往快乐时光的怀念。
《登冥山》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时光流逝的思考。开头两句“东山如覆盆,石塔仍数层”,生动地描绘出冥山的形态,与此同时,石塔的存在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积淀。接下来的“昔人行乐处,时过名不称”,表现了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惋惜,时间改变了许多事物,昔日的热闹如今已成寂寞。
“秋风变草木,樵径余薪蒸”,这里的秋风和草木的变迁,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变化。接着,诗人环顾四周,发现身边只有一片水域,喻示着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诗的最后几句,作者将自己置于一个无能为力的境地,表现了对自己年华渐逝、追求无望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自然与人生,情感上则展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展现出一种悲凉的美感,深刻而耐人寻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东山如覆盆”比喻什么?
“昔人行乐处,时过名不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求田君勿问”中“求田君”指的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