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2:13
寄题披云楼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使君高会答清秋,
增饰披云作胜游。
九日再逢堪一笑,
终朝百过更深忧。
落霞孤鹜知才尽,
疏雨微云怯语遒。
宾主纵贤终少在,
只今未可压黄楼。
该诗表达的是在清秋时节,诗人应邀参加朋友的聚会,尽管环境优美,但内心却充满忧虑。九月初九重阳节再次相聚,虽然有欢笑,但心中的烦恼却随着一整天的时间而加深。诗中提到的落霞和孤鹜象征着才华的尽失,而疏雨和微云则显现出一种怯懦和无言的局面。即便宾主都才华出众,诗人还是觉得如今的聚会难以与往昔相比。
作者介绍:陈师道(约1040-1100年),字履常,号山谷,北宋时期的诗人,风格清新,极具个性。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正值秋天,诗人参加朋友的聚会。尽管诗人身处优雅的环境,但内心却因世事的忧虑而感到沉重,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以清秋时节的高会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诗人在外部美好景象的掩盖下内心的忧虑愈发明显。诗的开头描绘了秋天的情景,随之而来的“九日再逢堪一笑”则表现出欢聚的喜悦,但这种喜悦并未能掩盖诗人心中的忧愁。
“落霞孤鹜知才尽,疏雨微云怯语遒”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感慨与失落。落霞与孤鹜的意象,象征着一种孤独和无奈,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最后两句“宾主纵贤终少在,只今未可压黄楼”则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冷淡与无奈,强调了即使在才华横溢的聚会中,诗人依然感到一种无所依附的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友谊和人生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情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深深的忧虑,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忧虑?
A. 江水滔滔
B. 落霞孤鹜与疏雨微云
C. 大雪纷飞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