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4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1:42
咏秤
作者:梅尧臣 〔宋代〕
圣人防争心,权衡为之设。
後世失其平,有星徒尔列。
物物尚可欺,铢铢不须别。
将淳天下民,安得必毁折。
这首诗表达了古代圣人为了防止人们争夺而设计的秤具,然而后世却失去了公正的衡量标准,甚至星辰也不过是徒然排列。世间的事物都可以被欺骗,分毫之间似乎也不需要分开。为了让天下的百姓能够安宁,怎么能让公正的标准被毁坏呢?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华,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他是初期诗风的代表,作品多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风格清新自然,且富有哲理。
《咏秤》创作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秤的咏叹,表达了对社会公平与正义丧失的忧虑,反映了人们对公正标准的渴望。
梅尧臣的《咏秤》通过对秤的描写,揭示了社会公正的脆弱与重要性。开篇便指出圣人设置秤的良苦用心,体现出古人对公平的追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却失去了这种公正的标准,反映出社会的变迁与道德的沦丧。
诗中“物物尚可欺,铢铢不须别”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当今世道的不公,强调了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存在欺骗的可能,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最后一句“安得必毁折”则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中,如何能够让人们安居乐业,如何能够维护公正的标准?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社会公正的呼唤和对人心失衡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诗中提到的“圣人”是指什么?
A. 普通人
B. 古代智者
C. 皇帝
D. 商人
“物物尚可欺” 这句的意思是?
A. 所有事物都很真实
B. 每一种事物都可以被欺骗
C. 事物之间没有关联
D. 所有事物都需要保护
诗的最后一句“安得必毁折” 是何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反问
C. 拟人
D. 排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较,梅尧臣的《咏秤》侧重于社会公正的探讨,而杜甫则更多反映了战乱中的人民苦难。两者均表现出对现实的深切关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