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3:56
我登此山巅,不知此山高。
但觉群山总在下,坐抚其顶同儿曹。
又见太湖动我前,汹涌三十万顷烟波涛。
长风吹人度层嶂,不用仙翁赤城杖。
峰回秋碍海鹘飞,日出夜听天鸡唱。
中有一泉长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
老藤阴森洞府黑,树上不敢留栖乌。
常年祷雨车,来此投今符。
灵旗风转白日晦,马鬣一滴沾三吴。
岩峦苍苍境多异,樵子寻常不曾至。
探幽历险未得归,忽听钟来涧西寺。
此时望青冥,脱略情尘世。
白云冉冉足下起,如欲载我升天行。
古来名贤尽何有,唯有此山长不朽。
欲呼明月海上来,照把长生一瓢酒。
浮丘醉枕肱,洪崖笑开口。
天风吹落浩歌声,地上行人尽回首。
我登上这座山顶,不知道这座山有多高。
只觉得群山都在我脚下,坐在顶上像小孩一样玩耍。
又看到太湖在我面前波涛汹涌,
那浩瀚的水面如同三十万顷的烟波。
长风将人送过层层山峦,不用仙翁的赤城杖。
山峰回旋,秋天阻碍海鸥飞翔,
日出时听到天鸡的鸣叫。
这里有一口泉水长年不枯,
那是神灵蜿蜒所在。
老藤阴森,洞府幽黑,
树上不敢停留乌鸦。
常年祈求雨水的车,来此投放今符。
灵旗在风中摇动,白日似乎变得晦暗,
马鬣上的一滴水沾湿了三吴大地。
山岩苍苍,景色各异,
樵夫寻常不曾到此。
探幽历险未能归来,忽然听到西边涧中的钟声。
此时我眺望青天,抛却尘世情怀。
白云缓缓从脚下升起,仿佛欲将我载上天行。
古往今来的名贤都已何在,
只有这座山长存不朽。
我想呼唤明月从海上来,
照亮我这杯长生酒。
浮丘醉卧在臂弯,洪崖开口笑。
天风吹落了浩歌声,
地上的行人都回首凝视。
高启(公元1336年-公元1373年),字季宣,号千峰,明代初期著名的诗人,擅长五言绝句,诗风清新,富有情感。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阳山》创作于高启游历阳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阳山不仅是高启生平游历的一个地点,更是他内心渴望与自然对话的象征。
《阳山》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作,展现了诗人高启在阳山顶所感受到的壮丽景象和内心的宁静。诗的开篇即通过“我登此山巅,不知此山高”引入,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身渺小的感悟。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太湖,描绘出“汹涌三十万顷烟波涛”的壮阔场景,既体现了自然的雄伟,也反映出诗人心中的澎湃情怀。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用“长风吹人度层嶂”来表现自然的力量,仿佛他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中提到的“古来名贤尽何有,唯有此山长不朽”,表达了他对历史与时间的思考,唯有自然的存在是永恒的。最后,诗人通过“欲呼明月海上来,照把长生一瓢酒”,传达出一种对自由与长生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哲学化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渴望,既有对眼前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使得《阳山》成为一首充满哲思的山水诗作。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情感基调。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高启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太湖”是指哪个自然景观?
诗中所说的“灵旗”象征着什么?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