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4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40:19
不见堂上亲,空树堂下草。
夏来风雨繁,离披数丛老。
日暮欲忘忧,搴芳转伤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诗中写到在堂上没有见到亲人,空荡荡的树下只有萱草。夏天来临,风雨频繁,草木的离散和衰老让我感到更加强烈的孤独。黄昏时分,试图忘却忧愁,却在采摘芳草时又触动了心中伤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萱草”在古代常被视为忘忧草,能让人忘却烦恼。萱草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母亲和思念,也体现了对亲情的怀念。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1370),明代著名的诗人,与杨谨、宋濂等人并称为“明初三大家”。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注重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萱草》写于作者思念亲人的背景下,表现了高启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们离散的生活状态。
《萱草》是一首抒发思乡情感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的开头以“堂上亲”开篇,展现出家中亲人缺席的孤寂感,随之以“空树堂下草”描绘出庭院的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接着,诗人将夏日的风雨描绘得淋漓尽致,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在风雨中,草木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亲人的远离,令情感愈发深沉。最后一句“日暮欲忘忧,搴芳转伤抱”则是对心中忧伤的直白表达,尽管试图在黄昏的美丽中忘却烦忧,却又因采摘芳草而触景生情,勾起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高启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乡与思亲为主题,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堂上亲”指的是哪类人物?
“搴芳”在诗中表示什么行为?
诗中提到的“萱草”常常象征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