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3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37:14
木兰花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江头雨后山如髻。
催送新凉风有意。
月来杨柳绿阴中,
秋在梧桐疏影外。
小窗纹簟凉如水。
岁岁年年同此味。
眼前不忍对西风,
梦里更堪追往事。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雨后山景如同女子的髻发般美丽,清凉的秋风轻柔地吹来,月光洒在杨柳的绿荫之中,秋意在梧桐的稀疏影子外悄然流淌。小窗边的竹席凉如水,年复一年依旧是这样的滋味。眼前不忍直面西风的萧瑟,而在梦中更能追忆往事的温暖。
作者介绍:周紫芝,字希声,号梦溪,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表现诗人在雨后江边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及对往事的追忆,体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木兰花》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呈现了一幅江边秋景的画面,体现了诗人的情感。首句“江头雨后山如髻”将自然景色与女性之美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敏感的美学情怀。随着“催送新凉风有意”,诗歌的氛围逐渐转向清新,带有一丝凉意,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月来杨柳绿阴中,秋在梧桐疏影外”则通过月光下的杨柳和梧桐的影子,描绘了深秋的宁静与思考。诗人在小窗前感受到的“纹簟凉如水”,不仅是对自然的感知,也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思索。最终,诗人对“西风”的忍耐与梦中追忆往事的对比,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和过去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如“山如髻”)、拟人(如“催送新凉风有意”)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