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1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10:43
题昭上人房
作者: 皇甫冉 〔唐代〕
沃州传教后,百衲老空林。
虑尽朝昏磬,禅随坐卧心。
鹤飞湖草迥,门闭野云深。
地与天台接,中峰早晚寻。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沃州传教后的情景。诗中提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心中烦忧已经消除,禅意与日常的坐卧生活融为一体。鹤在湖边飞翔,草木显得格外遥远,而门紧闭,外面的云层深邃而辽阔。大地与天台山相接,作者每天都在山中寻找中峰的踪迹。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涉及山水、隐逸与禅宗思想,表现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皇甫冉在沃州传教期间,反映了他在传播佛教教义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灵沉淀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悟。此时正值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社会对禅宗思想的接受度提高。
皇甫冉的《题昭上人房》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深邃的哲理与内心的宁静。整首诗构成了一个宁静的山林世界,诗人通过“沃州传教后”引出自己在此地的经历,表达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反思。
诗的开头“百衲老空林”描绘了一个简朴而又清幽的环境,暗示着诗人身为僧人的身份以及其简朴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虑尽朝昏磬,禅随坐卧心”,更是从内心深处流露出一种对烦恼的放下与对禅意的追求,显示出一份超脱与宁静。
通过“鹤飞湖草迥,门闭野云深”,诗人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秘之地,鹤的飞翔与草的迥远象征着追求自由与清净的心境。而“门闭野云深”则强调了与外界的隔绝,突出一种内心的独立与自省。
最后两句“地与天台接,中峰早晚寻”,诗人以天台山作为结尾,象征着人们对高尚理想的追求与向往。中峰的“早晚寻”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更是对自我心灵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禅宗哲学的理解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沃州传教后,百衲老空林。
描述了作者在沃州传教后的情境,隐喻僧人生活的简朴与清幽。
虑尽朝昏磬,禅随坐卧心。
表达了通过禅修,内心的烦恼已经消散,生活与禅意融为一体。
鹤飞湖草迥,门闭野云深。
鹤的飞翔代表超脱,湖与草的遥远增强了孤独感,而门的闭合则暗示与世隔绝,云的深邃增添了神秘感。
地与天台接,中峰早晚寻。
以天台山作为结尾,象征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人与自然、心灵与理想的契合。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超脱的追求,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佛教禅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皇甫冉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隋代
“鹤飞湖草迥”中,鹤的意象象征什么?
A. 纷扰
B. 高洁
C. 亲情
D. 友谊
“地与天台接,中峰早晚寻”中的“中峰”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山
B. 一颗星
C. 一位僧人
D. 一片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