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9:15
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
须不是山人索价高。
时自嘲,虚名无处逃,
谁惊觉,晓霜侵鬓毛。
在梦中走上邯郸的道路,又一次来到这里,
这恐怕不是山人要价太高。
我时常自嘲,虚名无处可逃,
谁在惊觉,清晨的霜已侵染了我的鬓角。
卢挚,元代诗人,字子文,号松隐,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其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并常融入哲理思考。
《金字经·梦中邯郸道》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民族融合的时期。诗人在经历个人生活的波折和对名利的思考后,借助梦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对社会浮华的批判。
这首诗以梦境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梦中邯郸道”,即引入了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地名,邯郸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代表着一种理想和追求。诗人梦中再度走上这条道路,似乎是在追寻过往的理想和目标,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当前现实的反思,“须不是山人索价高”,直接表达了对虚名与利益的讽刺。
接下来的“时自嘲,虚名无处逃”,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意识到自己所追求的名声不过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带来内心的安宁。而最后“谁惊觉,晓霜侵鬓毛”,则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晨的霜象征着衰老与无情的时间,令人警觉,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而不是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名利之中。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名利的思考,引人深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名利的反思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梦境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揭示了虚名的空虚与人生的无常。
诗中“邯郸道”象征什么?
A. 理想与追求
B. 现实与无奈
C. 名声与利益
D. 生活与死亡
诗人对虚名的态度是?
A. 追求
B. 讽刺
C. 无所谓
D. 渴望
“晓霜侵鬓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愤怒
C. 无奈与惋惜
D. 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