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茅山五首 其二

《游茅山五首 其二》

时间: 2025-04-30 16:42:28

诗句

涧边瑶草洞中花,细水流春带碧沙。

昨夜山中酒初熟,道人不暇读《南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2:28

原文展示:

涧边瑶草洞中花,
细水流春带碧沙。
昨夜山中酒初熟,
道人不暇读南华。

白话文翻译:

在山涧边,瑶草和洞中的花儿盛开,
细细的流水流淌,带着春天的碧沙。
昨夜山中的酒刚刚酿好,
道人没有时间去读《南华经》。

注释:

  • 瑶草:传说中的美丽草木,常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象。
  • 细水流春:细小的流水流淌,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 南华:指《南华经》,是道家经典著作《道德经》的别称。
  • 道人:修道之人,指修道者,常常隐居在山林中修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挚,元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因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道教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卢挚游览茅山,受到自然景色和道教文化的启发,写下了这组诗,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道教的热爱。

诗歌鉴赏:

《游茅山五首 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道家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涧边瑶草和洞中花的描绘,展现了山水的秀丽与生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细水流春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温暖与活力,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动。诗人通过“昨夜山中酒初熟”一句,体现了道家生活的闲适与淡泊。酒作为道教文化中一种修身养性的饮品,暗示着饮酒后的愉悦与清静。最后一句“道人不暇读南华”,则展现了道家修士全身心投入自然与饮酒的状态,似乎在诉说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自然、生活和道教哲学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涧边瑶草洞中花:描绘山涧旁的瑶草和洞中的花朵,展现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2. 细水流春带碧沙:细流带着春天的气息流淌,象征着生机盎然的春季,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3. 昨夜山中酒初熟:表达了诗人昨夜在山中饮酒的情景,酒的“初熟”暗示着愉快的心情和自然的馈赠。
  4. 道人不暇读南华:道人因沉浸于饮酒而无暇阅读经典,显示出道家生活的随性与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细水流春”中的“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体现了道家追求恬淡无为的生活态度,反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草:象征着美丽与珍贵的自然元素。
  • 细水:代表着柔和与生命的流动。
  • :象征着道家的闲适与享受生活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瑶草”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草木
    B. 一种酒
    C. 道教经典

  2. 诗中“细水流春”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生机与温暖
    C. 夏天的炎热

  3. 诗人昨夜饮酒的状态如何? A. 忙碌
    B. 悠闲自在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和谐,但更加注重秋天的孤寂与思考,与卢挚的春日欢愉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道教与中国文化》
  • 相关的古诗词集与注释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惜双双(梅) 小重山 贺圣朝(道中闻子规) 少年游(山中送春) 好事近(再和) 好事近(再和) 好事近(雪中携酒过元长) 满庭芳(九日用渊明二诗作) 乌夜啼(中秋) 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慎小谨微 以火止沸 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暖花房 飐艳 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目字旁的字 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束开头的成语 夕字旁的字 色差 耽恋 四荒 斤字旁的字 言简意该 齊字旁的字 千山万水 三点水的字 东来紫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