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38
问俗来山郭,携春到隔溪。
花香破禅寂,林樾受莺啼。
欲和观音偈,聊乘醉墨题。
閒云若留客,不肯为余西。
我向世俗询问,才来到山外的村落,
春天带着我走到溪水对岸。
花香打破了禅寺的宁静,
树林的树影中传来黄莺的啼叫。
我想要和观音的偈语唱和,
暂且借着醉酒来写些墨迹。
闲云若是留住客人,
却不愿意向我西去。
“观音”指的是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的象征,代表着救苦救难。此处提到和观音的偈语,暗示了诗人与佛教的渊源及其对宁静与超脱的追求。
卢挚,元代诗人,字景升,号素斋,生于元代,活跃于诗词创作,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其诗常常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书梓山寺经堂》创作于元代,期间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抒发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追求。
这首诗以问候和轻松的语气开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世俗的思考。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和花香的弥漫,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花香破禅寂”一句,体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与禅宗的静谧之间的矛盾,暗示了世俗与内心修行的冲突。接下来的“欲和观音偈”则表达了诗人对宗教思想的向往,渴望在酒醉之中与佛理相和。最后一句“閒云若留客”则抒发了对人生自在的憧憬,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哲理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世俗与宗教的感悟,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宗教人物是谁?
A. 释迦牟尼
B. 观世音菩萨
C. 老子
D. 孔子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名利
B. 宁静
C. 战争
D. 纷争
“花香破禅寂”中的“破”字可以理解为:
A. 促进
B. 打破
C. 维持
D.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