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5:0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02:33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流莺在空中轻盈地飞舞,时而参差不齐地掠过,
在小路上渡水而行,心情难以自持。
那巧妙的鸣叫难道没有深意吗?
良辰美景未必就会有佳期。
风中、露下、夜里阴晴交替,
千家万户在开合之间。
我曾为春天的离去而感到痛苦,不忍再去倾听,
凤城之中何处还有花枝可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爱情与离愁。李商隐的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社会变迁和历史沉思,风格上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创作背景:
《流莺》创作于唐代后期,诗人正经历人生的困顿与感情的波折。此时,李商隐的政治生涯并不顺遂,内心的苦闷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在诗中得以体现。
《流莺》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的诗作,描绘了春天的流莺与人生的无奈。开篇以“流莺飘荡复参差”引入,生动地展现了流莺在空中轻盈飞舞的场景,给人一种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接下来的“渡陌临流不自持”则转向诗人的内心,流莺的轻松似乎与他内心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反复提到“良辰”和“佳期”,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无常的感慨。流莺的鸣叫“岂能无本意”,让人联想到诗人自身在生活中的种种思考与感慨。通过“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诗人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社会景象,表现出人们生活的繁忙与变化无常。
最后两句“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怅然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孤独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流莺与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流莺》中的“流莺”象征什么?
A. 自由与美好
B. 生活的无奈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A
诗中提到的“良辰”主要指:
A. 幸福的时光
B. 美好的季节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A
“凤城何处有花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春天的绝望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