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边上晚秋

《边上晚秋》

时间: 2025-04-29 19:43:00

诗句

黑山南面更无州,马放平沙夜不收。

风送孤城临晚角,一声声入客心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43:00

边上晚秋

作者: 杜牧 〔唐代〕

原文展示:

黑山南面更无州,
马放平沙夜不收。
风送孤城临晚角,
一声声入客心愁。

白话文翻译:

黑山南面再没有其他的州郡,马匹在平坦的沙地上夜晚也不归来。微风送来孤城的晚角声,一声声都刺入了旅人的心中,令人愁苦。

注释:

  • 黑山:指的是特定的山脉,可能暗示一片荒凉之地。
  • 更无州:没有其他的州郡,显示出环境的孤寂与偏僻。
  • 马放平沙:马匹在沙地上休息,暗示着旅途的疲惫。
  • 风送孤城:风将孤城的声音送来,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晚角: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号角声,通常用于报时或传递信息。
  • 入客心愁:入侵到旅人的心中,使人感到忧愁。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孤城”可以理解为一个象征,代表着孤独和远离人群的状态,常用来表达作者的孤独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以其词风秀丽、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人生的无常、历史的兴衰,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晚秋之际,可能是杜牧在一次旅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对环境的感知和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晚秋时节,树木凋零,景色萧条,容易引发诗人的感伤。

诗歌鉴赏:

《边上晚秋》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古诗。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夜景,展现了自然环境与人内心的对比。开头两句“黑山南面更无州,马放平沙夜不收”构建了一个孤寂的场景,黑山象征着荒凉,而“马放平沙”则暗示了旅途的疲累与无望。接下来的“风送孤城临晚角”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晚角声响起,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苦楚。最后一句“一声声入客心愁”将这种孤独感与忧愁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心境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黑山南面更无州:描绘了地理环境的偏僻与孤独。
    • 马放平沙夜不收:表现了旅途的疲惫和无归的失落。
    • 风送孤城临晚角:风声带来孤城的号角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加深。
    • 一声声入客心愁:号角声深入心底,传达出旅人的愁苦心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黑山象征孤独与荒凉。
    • 拟人:风似乎有意识地送来孤城的声音,增强了孤独感。
    • 对仗:如“马放平沙”“夜不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无奈的深刻感受,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孤寂与愁苦。

意象分析:

  • 黑山:象征孤独与荒凉的环境。
  • :代表旅人的疲惫与无助。
  • 孤城:象征孤独与远离人群的状态。
  • 晚角: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黑山南面更无州”意指什么?

    • A. 描述了秋天的景色
    • B. 表现了环境的孤寂与偏僻
    • C. 暗示了旅人的喜悦
  2. “风送孤城临晚角”中的“晚角”指的是什么?

    • A. 早晨的号角
    • B. 傍晚的号角声
    • C. 鸟鸣声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幸福
    • B. 孤独与忧愁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杜牧的《边上晚秋》更强调了孤独感,而王维的作品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恬静与和谐。两者都展现了秋天的意境,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辋川集。文杏馆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 送熊九赴任安阳 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即事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左掖梨花(一作海棠。与丘为、皇甫冉同作) 戏题辋川别业 送张判官赴河西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离骚题作山中人)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变开头的成语 正直无阿 克字旁的字 淮南鸡犬 饥疲 鱼字旁的字 儿开头的成语 终身大事 臼杵之交 把臂徐去 眉毫 龙耳 頁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马明王 月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