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8:52
孟秋偕静夫子鱼尊五殷六过鸡鸣寺 其三
作者:曹寅
睡足平生事,山窗绝见闻。
孤筇临别路,万竹倚斜曛。
白业双林静,青溪一曲分。
应披精进铠,长此却魔军。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秋季的宁静心境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说自己已经睡足了,摆脱了世间的喧嚣,山窗外的景象不再能引起他的关注。孤独的小船在离别的路上行驶,万竹林在夕阳的斜照下显得格外宁静。白色的事业在双林之间显得静谧,青溪则在曲折中分开了。诗人感叹,似乎应该披上精进的铠甲,长久地抵御魔军的侵扰。
作者介绍: 曹寅(1622-1689),字梦阮,号云洲,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曹寅在生活和创作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的描写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世纷扰的超然。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季的宁静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脱和内心的平和。开头的“睡足平生事”,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仿佛是在说自己已经厌倦了世俗的纷扰。接着的“山窗绝见闻”,强调了与外界的隔绝,使人感受到一种静谧和孤独。诗人以“孤筇临别路”来象征一种孤独的旅程,正如他在面对生活的抉择时,选择了与喧嚣抗衡,追求内心的宁静。
“万竹倚斜曛”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竹林景象,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接下来“白业双林静,青溪一曲分”,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最后的“应披精进铠,长此却魔军”,则是对诗人内心的战斗的隐喻。他渴望披上铠甲,抵御外界的干扰,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沉思,是一首极具哲理性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纯粹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睡足平生事”指的是:
A. 睡得很足
B. 厌倦生活的纷扰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孤筇临别路”中的“孤筇”最能代表什么?
A. 志同道合的朋友
B. 独自的旅程
C. 生活中的困扰
D. 宁静的环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