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得曾景建书一首

《得曾景建书一首》

时间: 2025-05-07 19:38:44

诗句

闻君别后买倾城,酒戒中年亦放行。

远使忽来知病起,近书全未说丹成。

莫嫌身去依刘表,曾有人甘杀祢衡。

何日断原荒涧畔,一间茅屋对寒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38:44

原文展示:

得曾景建书一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闻君别后买倾城,
酒戒中年亦放行。
远使忽来知病起,
近书全未说丹成。
莫嫌身去依刘表,
曾有人甘杀祢衡。
何日断原荒涧畔,
一间茅屋对寒檠。

白话文翻译:

听说你在我离别后买下了倾城,
即使是中年戒酒,也时常放纵自己。
远方的使者忽然来信,才知道你生病了,
而你近来的书信却全然没有提到你的修道成就。
不要嫌弃我身在刘表的身边,
曾经也有人甘愿为了理想而杀死祢衡。
何时才能在荒凉的山涧旁,
找到一间茅屋,伴着寒冷的灯光呢?

注释:

  • 倾城:指美丽的城市,象征着繁华与醉生梦死。
  • 酒戒:指戒酒,强调作者的自律。
  • 丹成:指修道成功,达到某种境界。
  • 刘表:东汉末年人物,代表着隐居和无为的态度。
  • 祢衡:指祢衡,历史上因直言而死的人,象征着直言不讳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士元,号孤舟,宋代诗人,擅长词、诗,代表作有《水调歌头》。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动荡不安的宋代,作者在政治斗争中感受到孤独与无奈,借助诗歌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情感。开头提到“倾城”,点出繁华与浮华的对比,随即转入对酒戒的自省,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追求与思考。远方的使者带来的病讯,使得诗人感受到朋友的脆弱与无奈,而近书未提的“丹成”则暗示了修道的艰难与孤独。接着,诗人以刘表和祢衡的典故,探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展现出理想主义者的悲壮。最后,诗人渴望在荒凉中找到一间茅屋,象征着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君别后买倾城”:通过对朋友的近况描述,展现了生活的变化。
  • “酒戒中年亦放行”:表现出对自我放纵的反思。
  • “远使忽来知病起”:暗示对朋友健康的关心与惋惜。
  • “近书全未说丹成”:表现出对友人修道进展的关注与失落。
  • “莫嫌身去依刘表”:表达出身处隐居境地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 “曾有人甘杀祢衡”:借古人之事,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与牺牲的思考。
  • “何日断原荒涧畔”:渴望宁静生活的愿望,表现出对未来的憧憬。
  • “一间茅屋对寒檠”:象征着简单生活与内心平静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倾城比喻繁华的生活,反衬出内心的孤独。
  • 对比:将现实与理想进行对比,以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朋友的思念、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倾城:象征繁华与浮华,暗示生活的复杂。
  • 酒戒:代表自我约束与内心斗争。
  • 荒涧:象征孤独与宁静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倾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贫困的乡村
    C. 自然的宁静

  2. 诗中提到的“丹成”指的是什么? A. 修道成功
    B. 成功的事业
    C. 朋友的健康

  3. “莫嫌身去依刘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社会的愤怒
    B. 对隐居的向往
    C. 对朋友的失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刘克庄的《得曾景建书一首》均强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前者通过田园隐居的理想,后者则通过茅屋与寒檠的意象表达对简单生活的渴望。两者都蕴含着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表现方式各有特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刘克庄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倪庄中秋 论诗三十首·十二 台山杂咏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论诗三十首·其四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骤雨打新荷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趣 同玉鱼过肇伯饮感赋 包惊几夜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蝉脱壳 东扬西荡 尘羹 齲字旁的字 无好无恶 欺心诳上 行字旁的字 谐因 鸟字旁的字 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悬衡 腹中甲兵 可离 穴宝盖的字 悔恨交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