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4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2:40
郭中山居
作者: 方干 〔唐代〕
莫见一瓢离树上,
犹须四壁在林间。
沈吟不寐先闻角,
屈曲登高自有山。
溅石迸泉听未足,
亚窗红果卧堪攀。
公卿若便遗名姓,
却与禽鱼作往还。
这首诗描绘了隐居在山林中的生活。诗人看到一只瓢在树上,心中感慨,虽然身处林中,但四周的环境依然清幽。夜晚昏沉,耳边传来角声,思考着爬上高山的意义。泉水在石头上溅起,虽听得不够,但窗前的红果又让人忍不住想要去采摘。如果那些公卿们抛弃了自己的名声,那么他们也只是与禽鸟鱼类一般,回归自然的生活。
作者介绍:方干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888年,字子云,号逸少,晚号达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隐居于山林,以诗寄情,反映了对权贵生活的不屑与对自然的向往。
《郭中山居》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了山林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开篇以“莫见一瓢离树上”引入,隐喻了生活的简朴与自然的亲近,接着“犹须四壁在林间”进一步强调了周围环境的幽静。
而“沈吟不寐先闻角”则透露出诗人夜晚的思索与内心的宁静,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追求。后文“溅石迸泉听未足”描绘了泉水叮咚的声音,令人陶醉,而“亚窗红果卧堪攀”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馈赠的珍视与享受。
结尾处提到“公卿若便遗名姓,却与禽鱼作往还”更是直接表达了对权贵的嘲讽与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显示出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隐逸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权贵名利的蔑视,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公卿若便遗名姓”中“公卿”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红果”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