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6:55
雪中寄李知诲判官
作者: 方干 〔唐代〕
聚散联翩急复迟,解将华发两相欺。
虽云竹重先藏路,却讶巢倾不损枝。
入户便从风起后,照窗翻似月明时。
此时门巷无行迹,尘满尊罍谁得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人们的聚散如同风云变幻,快的来又快的去,似乎白头的白发也在相互欺骗。虽然说竹子在重雪中先藏住了道路,却惊讶地发现巢穴虽然倾斜却没有损害树枝。走进屋里,风一吹便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窗前的雪光照得如同明亮的月光。此时,门前巷子里没有行人的踪迹,尘满酒杯,谁又能知道呢?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华发”常常在古诗中用来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而“竹”则是中国文化中象征坚韧和清雅的植物。
作者介绍:方干(约830年-885年),字梦得,号雪渔,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以诗闻名,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雪天,寄托了诗人与友人李知诲之间的情谊,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雪天的情景,借景抒情,通过对聚散无常的感悟,表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中“聚散联翩急复迟”一句,生动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瞬息万变,犹如风云,令人感慨不已。接下来的“解将华发两相欺”则将时间与人生的关系引入,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相聚。
诗中“虽云竹重先藏路,却讶巢倾不损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生活中的不如意和自然的顽强生存意志。竹子在雪压之下依然坚韧,而鸟巢虽然倾斜,却依旧保有生命的枝桠,暗示着即使生活再艰难,也要保持希望和勇气。
最后两句“此时门巷无行迹,尘满尊罍谁得知”抒发了孤独与寂寞,门前巷子无人,酒杯尘满,似乎映射出作者对世事的无奈与伤感。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引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无常;在大自然的描摹中,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坚韧与希望,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孤独与寂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聚散联翩急复迟”中“急复迟”意指:
A. 来得快去得慢
B. 来得快去得快
C. 来得慢去得快
D. 来得慢去得慢
诗中“华发”指的是什么?
A. 头发的颜色
B. 年龄的象征
C. 诗人的烦恼
D. 自然的现象
“尘满尊罍谁得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D. 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