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乱后过流沟寺

《乱后过流沟寺》

时间: 2025-05-07 23:24:13

诗句

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

唯有流沟山下寺,门前依旧白云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24:13

原文展示:

乱后过流沟寺
白居易

九月徐州新战后,
悲风杀气满山河。
唯有流沟山下寺,
门前依旧白云多。

白话文翻译:

九月的徐州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
悲凉的风和杀戮的气息弥漫在山河之间。
唯独流沟寺在山下静静伫立,
寺门前依旧飘荡着白云。

注释:

  • 九月:农历九月,秋季。
  • 徐州: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是当时重要的军事重地。
  • 新战后:指刚刚经历过的战争。
  • 悲风:带有悲伤情绪的风,象征战争的惨痛。
  • 杀气:战争带来的死亡和恐惧的气氛。
  • 流沟寺:寺庙的名字,象征着宁静与安详。
  • 白云多:形容寺前的自然风光,代表着希望和安宁。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流沟寺”可能是作者在游历中所见的真实寺庙,或是寓意佛教的宁静与世间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
  • 白居易在诗中常常通过自然景物反映社会现实,流沟寺的宁静与战争后的惨痛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他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和关注社会民生著称,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词赋等多种体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战后之际,反映了白居易对战争带来的伤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战争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深深触动了他,使他在游览流沟寺时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诗歌鉴赏:

《乱后过流沟寺》通过描绘战争后的景象,将作者的情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诗中“悲风杀气满山河”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战后荒凉的气氛和人们心中的恐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流沟寺的宁静,寺前的“白云多”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纷争的和谐与安宁。白居易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他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深切反思。整首诗在结构上简练而富有情感,语言平易近人却又蕴含深意,体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与对社会现实的敏感触觉。

诗词解析:

  • 第一句“九月徐州新战后”,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展示了战后的背景。
  • 第二句“悲风杀气满山河”,通过“悲风”和“杀气”两种意象,传达出战后阴森的气氛。
  • 第三句“唯有流沟山下寺”,转折句,表明尽管外界环境险恶,流沟寺依然屹立。
  • 第四句“门前依旧白云多”,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形成对比,突显了内心的平和。

修辞手法:

  • 对比:战争的惨烈与寺庙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题。
  • 意象:使用“白云”象征和平与安宁。
  • 拟人:将“悲风”赋予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通过对流沟寺的描写,白居易传达了人们在动荡岁月中对宁静与安宁的向往,展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流沟寺:象征着宁静和信仰。
  • 悲风杀气: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人间的苦难。
  • 白云:象征着希望和安宁,代表着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名是哪个?

    • A. 洛阳
    • B. 徐州
    • C. 长安
  2. “悲风杀气”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 A. 喜悦
    • B. 悲伤
    • C. 平静
  3.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着希望与安宁?

    • A. 白云
    • B. 杂草
    • C. 烟雾

答案:

  1. B. 徐州
  2. B. 悲伤
  3. A. 白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战乱对民生的影响,但杜甫更侧重于国破家亡的悲痛,而白居易则在对比中强调了宁静的追求。
  • 《送元二使安西》:同样反映了战争背景,但更侧重于友人离别与战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次韵子封承之游桃花坞二首 次韵子封承之游桃花坞二首 次韵赠友 次韵赠钱德钧 次韵王松陵 次韵叔时述怀 次韵沈仲叟闲居即事 次韵沈仲叟见访之什 次韵陆承之岁暮述怀 次韵陆承之寒夜有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幽铭 采字头的字 起结尾的成语 力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煤屑路 阜字旁的字 高枕而卧 包含肠的词语有哪些 流星飞电 飞字旁的字 神头鬼面 月日 内作 风言雾语 朝成夕毁 草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