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十二月十五夜

《十二月十五夜》

时间: 2025-05-07 22:17:09

诗句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7:09

原文展示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了,鼓声急促而沉重,渐渐地人声也消失了。
点亮灯光,窗外的光线更加明亮,月光照耀着满天的雪。

注释

  • 沉沉:形容夜色深沉。
  • 更鼓:指更鼓,是夜间的鼓声,古代用来报时。
  • 渐渐:逐渐,慢慢地。
  • 人声绝:人们的声音渐渐消失,意味着夜深人静。
  • 吹灯:点燃灯光。
  • 窗更明:窗户内的光亮更加明亮。
  • 月照一天雪:月光照耀着一片雪,形成了夜间美丽的雪景。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典故,但“月照一天雪”可以看作是对大自然景象的直接描绘,体现了作者对冬天夜晚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才,号子厚,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著称。袁枚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并在《小仓山房文集》中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

创作背景

《十二月十五夜》创作于冬季的深夜,正值白雪皑皑的季节。此时,天气寒冷,诗人描绘了冬夜的宁静与美丽,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十二月十五夜》是袁枚的一首精致小诗,表现了冬夜的寂静与清冷。首句“沉沉更鼓急”通过“更鼓”的响声,传达出夜深人静的氛围,鼓声的急促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夜的深沉。接着“渐渐人声绝”暗示着夜晚的孤寂,周围的人声逐渐消失,突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吹灯窗更明”则是对生活细节的观察,点燃灯光后,窗内的光亮与外面的黑夜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最后一句“月照一天雪”更是将整个场景的美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月光洒落在雪地上,形成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冬季夜晚。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描写,展现了冬夜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孤独和思索,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沉沉更鼓急”:夜色深沉,鼓声急促,提示时间已晚。
    • “渐渐人声绝”:人声逐渐消失,表现了夜晚的寂静。
    • “吹灯窗更明”:点燃灯光,窗内光亮,形成温馨的对比。
    • “月照一天雪”:月光照射雪地,展现冬夜的静谧美景。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沉沉”与“渐渐”,“吹灯”与“月照”,形成和谐的音韵。
    • 意象:通过“灯”和“月”两种光源的对比,彰显出冬夜的宁静与美丽。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夜的场景,表现了孤独与宁静的心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沉沉夜色:象征着深沉的思考和内心的孤独。
  • 更鼓:时间的流逝,提示人们珍惜当下。
  • 灯光:温暖、生活的希望。
  • 月光与雪:纯洁、宁静的美感,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更鼓”指什么?
    • A. 古代的乐器
    • B. 夜间报时的鼓声
    • C. 舞蹈表演
    • D. 戏曲的伴奏
  2. “月照一天雪”表现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暴风雪
    • B. 夜晚的宁静
    • C. 太阳的光辉
    • D. 春天的气息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袁枚 vs. 李白:袁枚常以细腻的观察和平静的叙述见长,李白则多以豪放和奔放的情感著称。两者在表达夜景时,袁枚更注重细节和情感的内涵,而李白则展现出更为奔放的情绪。

参考资料

  •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 《清代诗歌史》
  • 《古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诉衷情 临江仙 临江仙 踏莎行 河满子 少年游 一斛珠 一落索 西江月 其二 西江月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生功止过 足字旁的字 鬼瞰其室 包胥之哭 酉字旁的字 痕迹 拔丛出类 匸字旁的字 包含步的词语有哪些 娱耳悦目 文字旁的字 实德 包含弹的成语 重足一迹 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想念 靣字旁的字 击钟陈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