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2:17
我缸无储粟,世累如缀缨。
读书寡见功,一饱不可营。
鳞差四百指,羽惯啼饥声。
天岂私贫我,客气略已平。
安能事计然,且复师渊明。
傥有故人问,但如诗所称。
我家没有粮食储备,生活的负担就像缠绕的丝带。
读书很少见到成效,连一顿饱饭都难以得到。
鱼鳞差不多有四百片,鸟儿习惯了悲鸣求食的声音。
上天难道会偏爱贫穷的我,客居的心情已经略微平静。
怎么能够去做那些算计,倒不如学习陶渊明。
如果有旧友问起我,便如诗中所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送别友人郑公赴金陵考试之际。诗人以自己贫困的处境与内心的挣扎,表达对学业的无奈与对朋友的祝福,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通过朴实的语言,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头两句,诗人以“我缸无储粟”揭示了自身的贫困,紧接着用“世累如缀缨”展现生活的压力,这种对比突显了他内心的无奈与挣扎。接下来的两句“读书寡见功,一饱不可营”不仅表达出诗人对读书成效的质疑,也反映出对物质生活的渴望,然而这种渴望又因现实的困境而显得无比渺小。
在描绘自然界时,诗人提到“鳞差四百指,羽惯啼饥声”,用形象的意象表现了生命的无奈与挣扎,似乎在描绘自己处于饥荒中的窘迫景象。诗中“天岂私贫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反思与不满,似乎在质问上天为何对贫穷者如此冷淡。
接下来,诗人转而思考自己的处世哲学,提出“安能事计然,且复师渊明”,表达出一种向往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满足。最后以“傥有故人问”结束,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一种对生活的释然,表露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接受。
整首诗在悲观中透出一丝希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哲理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探讨了贫困、学业无成的无奈,表达了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对命运的不满与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尽管生活艰难,但仍希望通过学习与内心的追求来实现自我价值。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诗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缸无储粟”是什么意思?
诗人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个诗人?
诗中用来形容生活压力的比喻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