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题竞秀亭

《寄题竞秀亭》

时间: 2025-04-27 14:53:07

诗句

吴山越岭老於行,何地诛茅寄此情。

直使浮云无一点,千岩应接始分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3:07

原文展示

寄题竞秀亭
作者:朱翌 〔宋代〕

吴山越岭老於行,何地诛茅寄此情。
直使浮云无一点,千岩应接始分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自然景色的感慨。诗人走过吴山和越岭,已是老态龙钟,不知何处可以安放自己的情感。即使浮云没有一点痕迹,千山万岭之间的景色依然显得分明可见,带给他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注释

字词注释:

  • 吴山:指位于今浙江省的吴山。
  • 越岭:指越过山岭,形容跋山涉水的艰辛。
  • 诛茅:意为斩草除根,这里用作比喻,表达对情感的寄托。
  • 浮云:指天空中的云,象征着变幻不定的事物。
  • 千岩:千山万岭,形容山峦的壮丽。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直接的典故,但“吴山”和“越岭”常用以描绘南方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现出旅途的艰辛与对自然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在作品中融入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作于诗人游历山水时,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内心情感的寄托,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追求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开头两句“吴山越岭老於行”便传达出一种沧桑感,诗人虽身处美丽的大自然中,但已显老态,显示出岁月的流逝。接下来的“何地诛茅寄此情”则是诗人对情感寄托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哲理思索。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直使浮云无一点,千岩应接始分明”来强调自然景色的清晰与美丽。在看似平淡的浮云之下,千山万岭却是如此清晰可见,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变幻,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透彻。整首诗透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展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山越岭老於行:诗人已经走过许多山峦,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感叹自己在旅途中的疲惫与衰老。
  2. 何地诛茅寄此情:诗人思索着,何处可以安放自己的情感,显现出一种寻求情感寄托的渴望。
  3. 直使浮云无一点:即使天上浮云没有任何痕迹,象征着变幻与无常。
  4. 千岩应接始分明:千山万岭之间的景色依然清晰可见,表现出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开头的“吴山越岭”与“何地诛茅”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浮云比作变幻无常的事物,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与情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在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后,内心依旧渴望寻求情感寄托的复杂心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山:象征南方的自然风光,代表着美丽与孤独。
  • 浮云:象征生命的短暂与变幻。
  • 千岩: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山”位于哪个省?

    • A. 浙江
    • B. 广东
    • C. 江苏
    • D. 福建
  2. “何地诛茅”中的“诛茅”意指?

    • A. 砍草
    • B. 寄情
    • C. 旅行
    • D. 老去
  3. 诗人的主要情感是?

    • A. 欢愉
    • B. 失落
    • C. 愤怒
    • D. 宁静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题临安邱司徒庙》: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与朱翌的《寄题竞秀亭》都有对自然的描绘,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朱翌则更强调孤独与沉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
  2. 《古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诗词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中秋月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字头的字 包含辞的词语有哪些 泪人 己结尾的成语 发屋求狸 捐躯殉国 昼思夜想 艸字旁的字 寡嫠 克字旁的字 命开头的成语 悬灯结彩 首字旁的字 夹镜 革字旁的字 反败为胜 仅容旋马 平济 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