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悲秋

《悲秋》

时间: 2025-05-02 14:02:56

诗句

岁事荒凉冕易悲,西风日夜弄寒威。

秋来寡妇尤勤织,谁是行人未有衣。

常恐衰颜随节换,空看落叶倚风飞。

从来最是悲秋者,况是悲秋客未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02:56

原文展示: 悲秋 岁事荒凉冕易悲,西风日夜弄寒威。 秋来寡妇尤勤织,谁是行人未有衣。 常恐衰颜随节换,空看落叶倚风飞。 从来最是悲秋者,况是悲秋客未归。

白话文翻译: 岁月荒凉,冠冕易感悲伤,西风日夜施展寒冷的威力。 秋天来了,寡妇尤其勤劳地织布,谁是远行的人还没有衣服穿。 常常担心衰老的面容随着季节的变换,只能空洞地看着落叶随风飘飞。 自古以来最是悲秋的人,更何况是悲秋的旅人还未归来。

注释:

  • 岁事:指岁月、时光。
  • 荒凉:形容景象凄凉。
  • 冕:古代帝王的礼帽,这里泛指冠冕,象征尊贵。
  • 西风:指秋风,带有凄凉之意。
  • 寒威:寒冷的威力。
  • 寡妇:丧偶的妇女。
  • 勤织:勤劳地织布。
  • 行人:远行的人。
  • 衰颜:衰老的面容。
  • 节换:季节的变换。
  • 落叶:秋天的落叶,象征凋零。
  • 悲秋者:指对秋天感到悲伤的人。
  • 悲秋客:指在秋天感到悲伤的旅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安,宋代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著称。他的诗作多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尤其擅长描绘秋天的萧瑟和人生的无常。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通过对寡妇勤劳织布和行人无衣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的贫困和人生的无奈。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悲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凄凉为背景,通过对寡妇勤劳织布和行人无衣的描写,深刻反映了社会的贫困和人生的无奈。诗中“岁事荒凉冕易悲”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暗示了社会的不安定和人生的无常。“秋来寡妇尤勤织,谁是行人未有衣”则进一步通过寡妇的形象,展现了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艰辛。最后两句“从来最是悲秋者,况是悲秋客未归”,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悲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同时也抒发了对远方旅人的思念和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悲秋之作。

诗词解析:

  1. “岁事荒凉冕易悲”:诗人以“岁事荒凉”形容时光的流逝和社会的凄凉,以“冕易悲”表达了对尊贵和荣耀的失落感。
  2. “西风日夜弄寒威”:通过“西风”和“寒威”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寒冷和凄凉。
  3. “秋来寡妇尤勤织”:以寡妇勤劳织布的形象,反映了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艰辛。
  4. “谁是行人未有衣”:通过行人的形象,表达了社会的贫困和人生的无奈。
  5. “常恐衰颜随节换”:诗人担心衰老的面容随着季节的变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6. “空看落叶倚风飞”:通过“落叶”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凋零和人生的无常。
  7. “从来最是悲秋者”:诗人自称为悲秋者,表达了对秋天的深刻悲感。
  8. “况是悲秋客未归”:通过对悲秋客的描写,抒发了对远方旅人的思念和担忧。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西风日夜弄寒威”,将西风拟人化,赋予其施展寒冷威力的动作。
  • 对比:如“秋来寡妇尤勤织,谁是行人未有衣”,通过寡妇和行人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贫困和人生的无奈。
  • 象征:如“落叶”象征凋零,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凄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贫困和人生的无奈。诗中的寡妇和行人形象,展现了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艰辛,而诗人对秋天的悲感,则抒发了对远方旅人的思念和担忧。

意象分析:

  • 岁事荒凉: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社会的凄凉。
  • 西风:象征秋天的寒冷和凄凉。
  • 寡妇:象征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艰辛。
  • 行人:象征人生的无奈和远方的旅人。
  • 落叶:象征秋天的凋零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岁事荒凉冕易悲”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时光流逝 B. 社会贫困 C. 人生无常 D. 远方旅人 答案:A

  2. 诗中“秋来寡妇尤勤织”一句,通过寡妇的形象,反映了什么? A. 社会的贫困 B. 人民的艰辛 C. 时光的流逝 D. 秋天的凄凉 答案:A

  3. 诗中“从来最是悲秋者”一句,诗人自称为悲秋者,表达了对什么的深刻悲感? A. 时光流逝 B. 社会贫困 C. 人生无常 D. 秋天的凄凉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悲感和对人生的感慨。
  • 李白《秋风词》:描绘了秋天的凄凉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王令《悲秋》与杜甫《登高》: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悲感和对人生的感慨,但王令的诗更加注重对社会贫困和人民艰辛的反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令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相关查询

宋宗儒真赞 谢张泰伯惠黄雀鮓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群玉峰 八音歌赠晁尧民 题燕邸洋川公养浩堂画二首 其二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承示中秋不见月及悯雨连作恐妨秋成奉次元韵 玉泉长老不受承天衬因作颂 画堂春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挚的词语有哪些 殳字旁的字 势火 走之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障日 耆宿大贤 艮字旁的字 雪舟 饱谙经史 两点水的字 包含浑的词语有哪些 朝斯夕斯 鸣金收军 珧珌 包含大的词语有哪些 亦庄亦谐 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愁潘病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