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书幽芳亭

《书幽芳亭》

时间: 2025-05-07 23:09:30

诗句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予放浪江湖之日,乃久尽知其族性,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楚辞》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以是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兰蕙丛生,初不殊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之虽不若兰,起视椒榝则远矣。

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除”,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9:30

书幽芳亭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原文展示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乃久尽知其族性,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楚辞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以是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生,初不殊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之虽不若兰,起视椒榝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除,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白话文翻译

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足以代表一个国家,可以称为“国士”;女子的美丽足以代表一个国家,可以称为“国色”;兰花的香气足以代表一个国家,可以称为“国香”。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珍贵兰花,不必等到楚国的逐臣才开始珍惜。兰花很像君子,生长在深山幽谷中,不因无人而不散发芬芳;即使遭遇雪霜的严寒,也不改变本性,这就是所谓的隐世不染而无忧者。兰花虽然自带香气而身体洁净,平时显得平凡,然而清风拂过时,它的香气便弥漫于室内、堂前,这就是所谓的“含章而时发”。然而兰花与蕙的才德是不同的,世间很少有人能分清。回想我在江湖漂泊的日子,久而久之也了解了它们的本性:兰花像君子,蕙花像士人,大约在山林中十株蕙花才有一株兰花。正如《楚辞》所说:“我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因此可以知道,楚国人早已贱视蕙花而珍惜兰花。兰花与蕙花共生,刚开始并无区别,等到花开时,一株一花香气浓郁的就是兰花,而一株五七花香气不足的就是蕙花。虽然蕙花不如兰花,但与椒榝相比则更远了。世人称之为国香,难道说在门口就不能去除吗?山林中的士人,因何不再回归呢?


注释

  • 国士: 代表国家的士人,才德出众。
  • 国色: 代表国家的美女,容貌出众。
  • 国香: 代表国家的花香,兰花香气出众。
  • 楚辞: 古代楚国的辞赋,出自屈原等人。
  • : 蕙草,象征士人。
  • 椒榝: 指另一种植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文化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擅长山水田园诗,常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兰花与蕙花的思考,借以表达对君子与士人的理解,以及对社会人情的观察。


诗歌鉴赏

《书幽芳亭》是一首通过兰花与蕙花的对比,探讨士人品德与社会价值的诗作。诗中,黄庭坚以兰花的高洁和蕙花的平凡为比喻,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不同品德的欣赏和社会认同。兰花象征着君子的品德,尽管生长在艰苦环境中,却依旧傲然开放,正如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士;而蕙花则代表士人,虽不如兰花高贵,但在数量上却更为庞大,反映了社会对不同角色的认知。

诗中提到“含章以时发”,深刻地表明了兰花在适当时机展现自己芬芳的特质,强调了机遇与价值的关系。这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植物的描绘,更是对人性、价值观的深入思考。通过这样的对比,黄庭坚引导读者思考社会中对人物价值的标准,以及在这个标准下,如何自我定位,选择生活的方向。

此外,诗中还提到“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引发人们对社会归属感与个人选择的思考。是选择追求名利,还是隐居山林,成为了每一个人需要面对的选择。通过对兰花与蕙花的细致描写,黄庭坚成功地将一种高尚的品德与自然界的美丽结合在一起,使得他的诗作充满了哲理深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表达士人的才德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价值。
  • 兰盖甚似乎君子: 兰花的高洁品性和君子的品德相似。
  • 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兰花在无人的环境中依旧开放,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 兰花虽然香气四溢,但在平常时并不显眼,强调内在的高洁。

修辞手法:

  • 比喻: “兰似君子”,通过比喻将兰花与君子进行类比,增添了诗的深度。
  • 对仗: 例如“国士”与“国色”,“国香”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描述兰花和蕙花时,赋予它们人性化的特征,增加了诗的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兰花与蕙花的对比,探讨了品德与社会认同的关系,反映了作者对士人与君子角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高洁、君子之德。
  • : 象征平凡、士人之德。
  • : 代表品德和内涵的散发,强调内在价值。
  • 深山丛薄: 象征艰苦环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国士”指的是哪类人?

    • A. 只有士人
    • B. 只有女子
    • C. 有才德的人士
    • D. 所有植物
  2. 填空题: 在诗中,兰花象征____,而蕙花象征____

  3.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兰”与“蕙”的对比强调了品德与社会认同的关系。 (对/错)

答案:

  1. C
  2. 君子,士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书幽芳亭》 vs 李白《将进酒》: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黄庭坚更侧重于品德与社会的关系,而李白则强调享受当下的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黄庭坚诗文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庆清朝慢 湖墅高会,同王丹麓、陆荩思诸公即席 庆清朝 庆清朝(木芙蓉) 潇湘神 潇湘神 潇湘神 其二 长夜 潇湘神 自题履错集赠莫大 潇湘神 其二 刘宾客体。以上二调俱相似,实不同,宜细辨之 潇湘神 其一 刘宾客体。以上二调俱相似,实不同,宜细辨之 潇湘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飞步 纨绔子弟 示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齿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欺君之罪 擎天玉柱 委究 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石字旁的字 粗袍粝食 扣扉 包含敦的词语有哪些 脑语 延回 铢量寸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