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0:04
五丈渠,河水齧堤三里馀。
悬流下喷水渤潏,讹言相惊有怪物。
泺东渔子浮两舠,清晨径流双鬣摇。
惊人跳起横触岛,大鲟十尺长夭矫。
杀之信宿不敢言,并村稍稍闻者諠。
伐鳞封肉担揭去,两日一村猫犬饫。
夜来水泛州西原,青青百顷白波翻。
里巫推变咎渔子,豫且贼神实为此。
此邦一年不谷食,卖鱼取钱当常职。
闻道相家口,津人无敢凭。
大鱼死,小鱼灵。
五丈渠的河水侵蚀了堤坝三里多。
急流下涌起水花,传言中似有怪物出现。
泺东的渔民在水面上划着两只小船,
清晨的水流中,船上的鱼鳍摇曳。
突然有东西跳起,撞到了小岛上,
那是一条十尺长的大鲟鱼,游动异常。
捕杀它的人连夜不敢出声,村里人听闻后纷纷议论。
鱼的鳞片被剥下,肉被担走,两天之后村里的猫狗也吃上了。
夜里水涌上了州西的滩涂,广袤的水面上翻滚着白浪。
村里的巫师推测是渔民的过失,
其实是贼神造成的灾害。
这一地区一年都没有谷物,
只能靠卖鱼换钱为生。
听说有相家来算命,津人没人敢靠近。
大鱼死了,小鱼却依然活着。
晁补之(约1050-1120),字公毅,号惟庵,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其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抒情,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等主题。
《五丈渠》创作于宋代,背景是当时社会因水灾等自然灾害而引发的民生困境,诗中通过描绘渔民的生活与水灾的影响,反映了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恐惧。
《五丈渠》是一首描写水灾与人们生活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脆弱。诗的开头描绘了五丈渠的河水侵蚀堤坝,给人一种急迫而紧张的感觉。随着诗歌的深入,渔民的生活与水流的变幻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中“大鲟十尺长夭矫”这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鱼的活力与美丽,同时也隐喻了自然界的凶险。诗中提到的“杀之信宿不敢言”,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与无奈,尽管捕获了大鱼,但却无法分享喜悦。
最后部分,诗人提及“此邦一年不谷食”,引发了对民生困境的深切关注,表现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同时,折射出人类对自然的无力与敬畏,充满了深刻的社会意义与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表现了人们对自然无常的恐惧与对生活困境的无奈。诗中展现的细腻情感与社会关怀,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五丈渠的河水侵蚀了多远的堤坝?
A. 一里
B. 三里
C. 五里
D. 七里
诗中提到的“大鲟”长多少尺?
A. 八尺
B. 十尺
C. 十二尺
D. 十五尺
此邦一年不谷食,渔民主要靠什么生存?
A. 种田
B. 卖鱼
C. 打猎
D. 乞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