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0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00:15
寄山僧(时年五十)
作者: 白居易
眼看过半百,早晚扫岩扉。
白首谁能住,青山自不归。
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
会拟抽身去,当风斗擞衣。
这首诗写道:我眼看自己已经过了五十岁,迟早要去扫清山间的门扉。谁能在白发之际依然驻足不前呢?青山始终不会为我停留。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无数的障碍,四十九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我考虑着要离开这里,迎风而去,随意斗擞我的衣衫。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闻名,常常关注民生疾苦,倡导社会正义。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五十岁时,面对人生的中年危机和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寄山僧》不仅是白居易对自身年龄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和自然的一种哲学思考。诗中“眼看过半百”一句,直白地揭示了他对自己年龄的觉察,带有一种无奈和感叹。接下来的“白首谁能住”则引出了人老去的必然,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无能为力。接着“青山自不归”,则呈现出一种时间和自然的无情,青山不为人停留,正如岁月不等人,体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在“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中,白居易通过“劫障”一词表达了他在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四十九年的经历并不是简单的岁月,而是充满了挑战与磨难。最后的“会拟抽身去,当风斗擞衣”,写出了他对自由的渴望,虽有无尽的思考,但最终还是希望能够摆脱束缚,迎风而去,追寻内心的宁静。这种对自由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构成了诗的深刻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老与少)、象征(青山、白首)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个人的老去与对自由的渴望,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王维
“白首谁能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年少的怀念
B. 对衰老的无奈
C. 对自由的渴望
D. 对自然的敬畏
“青山自不归”中的“青山”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繁华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丽
D. 友情的长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