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9:57
醉落魄 拟二隐
作者: 杨玉衔 〔清代〕
虚房胆怯。流苏薰透还慵揭。
风阶拜月吹裙褶。寄去荼薇,知否侬亲折。
辽西梦境莺能说。迷离柳絮漫天雪。
归来燕子人离别。形影相随,羞对过墙蝶。
在这空荡荡的房间里,我感到胆怯。流苏的香气依旧萦绕,懒得去揭开它。微风吹在台阶上,月光映照着裙摆的褶皱。我寄去荼薇的花,知道你是否会心疼我亲手折下它?辽西的梦境中,黄莺似乎会说话。迷离的柳絮在空中飘落,如同漫天飞雪。归来的燕子,带来了离别的伤感。形影相随的孤独,让我羞于面对那过墙的蝴蝶。
作者介绍:杨玉衔,清代诗人,以词人身份而著称。其作品常表现柔情细腻的情感,擅长描绘春花秋月、离愁别绪等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亲情、爱情的思念。诗人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借诗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这首《醉落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亲情的思念。开篇的“虚房胆怯”便将一种空虚感传达出来,仿佛在一个无人的房间里,只有流苏的香气萦绕,增加了孤独的氛围。接着,诗人用月光、裙褶等意象,描绘出一种柔美而又忧伤的景象,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寄去荼薇,知否侬亲折”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爱人的关心与牵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辽西梦境莺能说”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梦境的虚幻与现实的离愁,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最后的“形影相随,羞对过墙蝶”则将孤独与羞愧的情感总结,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对美好回忆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通过精巧的修辞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带给读者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对离别的深切感受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思念展开,表现了对亲情、爱情的深切怀念,以及在生活中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
“寄去荼薇,知否侬亲折”中的“荼薇”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虚房”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