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0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01:06
赠菊庵李道人
刘克庄 〔宋代〕
万言万当眼睛毒,一裘一盂口体足。
不共孤竹子争薇,却与柴桑翁争菊。
这首诗的意思是:万言万当的美文,虽让人眼前一亮,却是毒药;一件皮裘、一盂食物,才是身体所需。与孤竹子一起争论薇菜的美味,不如和柴桑翁一起品味菊花的清香。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惟道,号雪庵,南宋时期的诗人及词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和文学的深刻见解。李道人是作者的友人,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强调了物质生活的重要性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明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诗中“万言万当”的美文与“一裘一盂”的实际需求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文学与生活的对立。作者认为,华丽的文字虽然引人注目,却难以真正满足人的需求,反而可能造成误导和伤害。与其追求那些华美的表象,不如享受身边的简单生活,真正地体会生活的滋味。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孤竹子与柴桑翁,分别象征了孤独的追求和悠然的生活态度。孤竹子或许追求的是形式上的美和名声,而柴桑翁则是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生活的乐趣。整首诗在轻松的语气中透露出深刻的哲理,引导人们反思生活的意义,寻找更为真实的快乐。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生活的真实与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被浮华的表象迷惑,而要关注生活的本质,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幸福。
诗中提到的“万言万当”是指什么?
A. 生活的必需品
B. 华丽的文学作品
C. 自然的景色
答案:B
“一裘一盂”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物质需求
C. 文学追求
答案:B
作者更愿意与谁争论?
A. 孤竹子
B. 柴桑翁
C. 其他文人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