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3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37:52
独居谁悯客无依,困顿风尘欲拂衣。
垂老愈知名教乐,远游每恨故交稀。
四山烽燧鹅公颈,一艇风涛燕子矶。
北望乡关何处是,忍教儿女寄当归。
独自在外,谁会怜悯这无依的旅客?在风尘中困顿,想要拂去身上的疲惫。年岁渐长,更加明白名利的乐趣,远行时常常感叹老朋友稀少。四周的山上,烽火台如同鹅公的脖子,一只小船在风涛中行驶,驶向燕子矶。北望故乡,不知何处是归路,忍心让儿女寄托在他乡。
李九鹏,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经历了诸多的社会变迁和个人困境。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具有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写于李九鹏晚年,诗人在外地独居,与家人朋友的疏离感逐渐加重。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名利的理解、对友情的渴望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歌的深刻主题。
这首《独居》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独自生活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即以“独居谁悯客无依”引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揭示了社会对流浪者的冷漠态度。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困顿中的渴望,暗示了他内心的脆弱与无助。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回首往昔,愈发感受到名教的乐趣与旧友的稀少,体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深思。
在意象上,四山烽燧与燕子矶的描绘,带出一种辽阔而又孤寂的意境。四周山峰的烽火台,象征着古老的战斗与传递,暗示着生存的不易;而“燕子矶”的出现,则为归乡的愿望增添了几分希望与温暖。
最后,诗人以“北望乡关何处是”收尾,展现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和对未来归途的迷茫,情感在此达到高潮。这首诗不仅传达了李九鹏的个人情感,更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孤独与对家的渴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个人的孤独感、对名教的反思、对友情的渴望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一个在风尘中漂泊的灵魂对归属的追寻。
诗中提到的“北望乡关”意味着什么?
a) 诗人对自己家乡的思念
b) 诗人对朋友的思念
c) 诗人对名利的渴望
诗人如何看待远行与故交的关系?
a) 远行让他更快乐
b) 远行让他感到孤独
c) 远行让他结识新朋友
诗中提到的“燕子矶”象征什么?
a) 归乡的希望
b) 旅行的快乐
c) 友谊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