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2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20:50
少年游 游兴减尽,清明闭门,是又一境也
去年心事愿春知。消息问桃枝。
十里龙华,游人多处,故勒玉骢迟。
而今怕见春光老,心事付支颐。
鶗鴂声中,消魂更在,百草歇芳菲。
少年游 游兴减尽,清明闭门,是又一境也
去年心中所想希望春天能知晓。只求问问桃枝的消息。
十里之外的龙华,游人众多,我的马却迟迟未动。
而今害怕见到春光已老,心事只能寄托在支颐之上。
在杜鹃的声中,消魂的感觉更加浓烈,百草已然停止了芳菲。
杨玉衔,清代诗人,擅长五言律诗和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清丽而含蓄。
该诗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因心事重重,游兴渐减,表现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
这首《少年游》描绘了诗人在清明时节面临的心境。清明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但诗人却因心中的忧虑而无法享受这一季节的美好。诗的开头“游兴减尽,清明闭门”就点明了作者的消沉状态,清明的到来并没有带给他期待的快乐。
接下来的“去年心事愿春知”,则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春天的希望。这里的“桃枝”象征着春的讯息,诗人试图通过自然的变化来了解自己的心事,但却发现过去的心愿似乎无法实现。
“十里龙华,游人多处,故勒玉骢迟”,诗人在热闹的春游场面中感到自己的孤独,尽管周围游人如织,他却迟迟不愿出门,反映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最后几句则是对春光的惋惜与对自己情感的沉重。“而今怕见春光老,心事付支颐”中,春天的光景与心事交织在一起,诗人对老去的春光感到无奈,内心的忧虑愈加明显。而“鶗鴂声中,消魂更在”则通过杜鹃的鸣叫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失落的氛围,最后以“百草歇芳菲”结束,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似乎也无法弥补他内心的空虚。
整首诗在描写春天时节的外在景象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愁和对往昔的怀念,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诗中“十里龙华”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