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浪淘沙 答小谱

《浪淘沙 答小谱》

时间: 2025-05-12 07:36:01

诗句

晴月上遥山。

院落人闲。

柳花如梦隔烟看。

透得玲珑春样子,只有阑干。

琴语急回湍。

怨调微弹。

劝君莫种楚江兰。

纫了同心双佩结,欲解须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36:01

原文展示

浪淘沙 答小谱
作者: 姚燮 〔清代〕

晴月上遥山。院落人闲。
柳花如梦隔烟看。
透得玲珑春样子,只有阑干。

琴语急回湍。怨调微弹。
劝君莫种楚江兰。
纫了同心双佩结,欲解须难。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月光下,遥远的山峦显得格外宁静,庭院里的人们悠然自得。
柳花如梦,隔着轻烟看去,透过烟雾可以看到春天的玲珑景象,只有那栏杆依旧矗立。

琴声急促,像流水一样回荡,怨怨的曲调轻轻弹奏。
我劝你不要再种楚江兰花,虽然已经用双佩缠绵结成心意,但想要解开却十分困难。

注释

  • 晴月: 明亮的月亮,象征宁静的夜晚。
  • 遥山: 远处的山,突出风景的幽远。
  • 柳花: 柳树的花,象征春天的气息。
  • 玲珑: 精致细腻的样子。
  • 阑干: 栏杆,象征人与自然的隔阂。
  • 琴语: 琴声,象征音乐的表达。
  • 楚江兰: 一种兰花,暗示柔情和美好。
  • 同心双佩: 两人心心相印的象征,表达爱恋。

典故解析

“楚江兰”是指楚地所产的兰花,常用以象征美丽而又脆弱的爱情。诗中提到的“同心双佩”,则源自古代情侣的情感寄托,佩戴的双饰象征着两人的心意相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清代诗人,工于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其诗风雅致,情感细腻,常在作品中抒发个人情感与生活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代,诗人以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 答小谱》以清新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为特点,展现了诗人对春日宁静景致的赞美以及对爱情的思考。全诗采用了“晴月”“遥山”“柳花”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和悠然自得的气氛。

在音律方面,诗中“琴语急回湍”的描写,不仅给人以音乐的联想,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流动的美。通过对琴声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心中对情感的复杂体验。在“劝君莫种楚江兰”中,诗人提醒对方,不要再追求那些似乎美好却难以捉摸的爱情,反映了对爱情无奈的感受。

整首诗在字句之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情的感慨,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晴月上遥山: 描述宁静的夜空,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
    • 院落人闲: 人们处于闲适的状态,暗示一种宁静的生活。
    • 柳花如梦隔烟看: 柳花轻柔,仿佛在梦中,传达了一种诗意的美感。
    • 透得玲珑春样子,只有阑干: 通过栏杆透视春天的美景,象征人与自然的隔阂。
    • 琴语急回湍: 琴声如流水般流畅,象征着情感的流动。
    • 怨调微弹: 微妙的怨愁在琴声中流露。
    • 劝君莫种楚江兰: 对爱情的劝诫,暗示爱情的脆弱与无奈。
    • 纫了同心双佩结,欲解须难: 表达了对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解开的纠缠。
  •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琴声比作流水,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感。
    • 拟人: 琴声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 如“怨调微弹,劝君莫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爱情的无奈和思考,反映了人们在宁静生活中难以摆脱的情感纠葛。

意象分析

  • 晴月: 象征宁静、明亮的生活状态。
  • 遥山: 代表远方的理想与追求。
  • 柳花: 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美好和柔情。
  • 阑干: 象征人与自然的隔阂,表达一种无奈。
  • 琴语: 音乐与情感的结合,象征着内心的情感波动。
  • 楚江兰: 美丽却脆弱的爱情象征,体现对爱情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一时期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楚江兰”主要象征什么? A. 美丽
    B. 脆弱的爱情
    C. 自然风光
    D. 人生追求

  3. 诗中“琴语急回湍”的描述,主要表现了什么? A. 音乐的流动
    B. 人的闲适
    C. 春天的气息
    D. 远山的宁静

参考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姚燮的《浪淘沙》李清照的《如梦令》: 两者都运用了清新的自然意象,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但姚燮更侧重于情感的复杂与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对爱情的直接表达和渴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 诉衷情(同前送春) 漫浪阁辞 水龙吟 别吴兴至松江作 阮郎归(同前) 同柳戒之夜过三学院 扬州杂咏七首 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 用前韵答李行正教授 缀古诗怀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遗葑菲 讨回头 垒结尾的成语 卜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女魃 深仇大恨 重气狥名 免粟 龜字旁的字 专号 牙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弇山 才华盖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