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0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03:30
灼灼武陵源。风日喧妍。移来花坞夕阳边。不见从前春烂漫,人为花怜。清泪只如泉。洒向春烟。年年瘦损在春前。花更开时人在否,花为人怜。
在灼灼的武陵源,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花坞也随之移到夕阳的边缘。再也看不见往日春花烂漫的景象,令人心生怜惜。我的清泪如泉水般流出,洒向那春烟。年年在春天前我都在消瘦。花儿在盛开时,人却已不在,花儿依旧令人怜爱。
“武陵源”与“桃花源”有关,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境地,象征着宁静与美好。而“花为人怜”则反映出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传达了人对花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作者介绍:钱湘(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作品常流露出幽怨与感伤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感怀的时刻,或许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寄托了对人生变化及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浪淘沙》通过对小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开篇以“灼灼武陵源”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光彩夺目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的热爱。接着,诗人通过“移来花坞夕阳边”的意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正如花的美丽已不再,令人倍感惋惜。
“人为了花怜”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在花前感伤,映射出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往日光景的怀念。结尾部分“花更开时人在否,花为人怜”将主题提升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表达了对花的怜惜,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清泪如泉”)、拟人(“花为人怜”)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突显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灼灼”指的是什么状态?
a. 暗淡无光
b. 光辉灿烂
c. 清冷孤寂
诗人通过“人为了花怜”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花的喜爱
b. 对人的怜悯
c. 对生活的无奈
诗中提到“年年瘦损在春前”,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人生的繁华
b. 时间的无情与衰老
c. 春天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两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表达相似主题时所采取的不同视角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