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4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48:47
清邃林亭指画开,
幽岩别派像天台。
坐牵蕉叶题诗句,
醉触藤花落酒杯。
白鸟不归山里去,
红鳞多自镜中来。
终年此地为吟伴,
早起寻君薄暮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林亭,仿佛是一幅画卷展开。亭子周围的幽静山岩,让人联想到天台山的别致风景。诗人坐在亭中,手中牵着蕉叶写下诗句,醉意中碰触到藤花,酒杯也随之倾倒。白鸟不再归山中,红鳞鱼却常常从镜子中游来。诗人此生常在此地吟咏,早晨出门寻找朋友,傍晚再归来。
作者介绍:方干,唐代诗人,字少蕃,号青溪,生于公元835年,卒年不详。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个人的情感和生活哲学。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方干游历越州时,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与对友人的思念。越州自然风光秀丽,给诗人带来了灵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清幽淡雅的诗意美。作者以“清邃林亭”开篇,构建出一个安静而美好的环境,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如画的境地。接着,他通过描绘自然中的细节,如蕉叶、藤花、白鸟与红鳞,展现出一种生动的景象。尤其是“醉触藤花落酒杯”,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饮酒的畅快,也暗示了在自然美景中陶醉的心境。最后两句“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则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诗人在此地常年吟咏,似乎在等待一位知音的归来,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惆怅的情感。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传达出一种恬淡而深邃的生活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在孤独中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清邃林亭”形容了什么样的环境?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醉触藤花落酒杯”中“醉”字的作用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