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4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46:37
经沙苑
李贺
野水泛长澜,
宫牙开小蒨。
无人柳自春,
草渚鸳鸯暖。
晴嘶卧沙马,
老去悲啼展。
今春还不归,
塞嘤折翅雁。
这首诗描绘了沙苑的春日景色:野水泛起长长的波澜,宫女的牙齿在阳光下闪烁,柳树无人照料却依旧焕发春意,草地上鸳鸯在温暖的阳光中嬉戏。晴天里,马儿在沙地上悠闲地卧着,老去的悲伤在啼鸣中显现。如今春天已到,但归来的却只有那在边塞呜咽的折翅大雁。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力和华丽的辞藻著称。他的诗风被称为“李贺体”,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风形成鲜明对比,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情感表达。李贺一生短暂,但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经沙苑》写于李贺晚年,正值唐代中期,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悲剧交织在一起。李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无奈,反映出他心灵深处的孤独与哀愁。
《经沙苑》是一首充满春意与忧伤的诗。诗的开头以“野水泛长澜”引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水波荡漾,春日的气息扑面而来。接着,“宫牙开小蒨”一句则通过对宫女形象的描写,增添了人文气息,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失落的美。无人照料的柳树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顽强,而“草渚鸳鸯暖”则将自然与生命的温暖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场景。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转向悲伤。“晴嘶卧沙马,老去悲啼展”描绘了老马在阳光下的无奈,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最后两句“今春还不归,塞嘤折翅雁”则将诗意推向高潮,折翅的大雁不仅象征着无法归家的哀伤,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哀。这种对比,使整首诗在春天的温暖中透出一丝丝的凄凉,构成了鲜明的情感反差,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反思与对归属的渴望。李贺在这首诗中不仅捕捉了春天的生机,也深刻地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李贺的“经沙苑”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诗中“草渚鸳鸯暖”中的“鸳鸯”象征什么?
“今春还不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李贺的《经沙苑》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李贺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李贺的诗更显孤独与惆怅,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