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义士行

《义士行》

时间: 2025-05-07 14:27:43

诗句

先生先生不可遇,爱平不平眉斗竖。

黄昏雨雹空似黳,别我不知何处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27:43

义士行

原文展示

先生先生不可遇,
爱平不平眉斗竖。
黄昏雨雹空似黳,
别我不知何处去。

白话文翻译

这位仁义的先生,真是难以相遇,
我爱平和,却总是眉头紧锁。
黄昏时分,雨雹交加,恍如梦境,
离去时我却不知道将往何处。

注释:

  • 先生:这里指的是有道德情操的人,或是理想中的仁义之士。
  • 眉斗竖:眉头紧皱,表达了内心的不平和烦恼。
  • 黄昏雨雹:黄昏时分的雨和冰雹,象征着困境和愁苦。
  • :形容物体模糊不清,如同梦境般的感觉。
  • 别我不知何处去:离开时不知道将去往何方,表达了迷茫与无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字子仪,号贯休,唐代诗人,生于今浙江省。他的诗歌以清新、简练著称,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他的作品在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在诗歌风格和创作手法上。贯休的作品常常透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义士行》是贯休在唐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理想中仁义之士的渴望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唐代末期,动荡不安,士人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贯休通过此诗表达了对义士的向往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义士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开篇两句直接引入了“先生”的主题,表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然而,诗人对这种理想的无奈却又透过“眉斗竖”这一形象传递出来,似乎在诉说着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接下来的两句则利用自然景象,黄昏的雨和雹子,象征着诗人现实生活中的困扰与迷茫。诗的最后一句“别我不知何处去”,则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理想的渴望。

贯休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士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情感真实而深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普遍的无奈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生先生不可遇:强调“先生”的珍贵和难得,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渴望。
  2. 爱平不平眉斗竖:反映诗人内心的矛盾,虽然渴望平和,但现实却让他感到烦恼。
  3. 黄昏雨雹空似黳:用自然景象描绘诗人的愁苦,黄昏的雨雹象征着困境。
  4. 别我不知何处去:表达了离别时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无助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昏的景象比作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如“爱平不平”,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义士的渴望和对社会现状的反思。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贯休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形成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先生:象征理想中的仁义之士,代表了诗人心中的高尚追求。
  • 雨雹:象征着苦难和困扰,反映社会动荡的现实。
  • 黄昏:代表着结束和迷茫,传达出一种失落感和无助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义士行》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贯休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眉斗竖”指的是?

    • A. 微笑
    • B. 焦虑
    • C. 安宁
    • D. 快乐
  3.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是?

    • A. 晴天
    • B. 雪
    • C. 雨雹
    • D. 风

答案

  1. B. 贯休
  2. B. 焦虑
  3. C. 雨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兴衰。
  • 《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义士行》中的迷茫感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贯休传》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 清平乐·笙歌宛转 长相思·长相思 虞美人·湿红笺纸回纹字 浣溪沙 御街行 胡捣练 采桑子·当时月下分飞处 玉楼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屈道穷 放出 可好 体无完肤 生字旁的字 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工字旁的字 包含反的成语 悬鼓待椎 土扶成墙 文不尽意 穷途落魄 匕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梅骨 通前澈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