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5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51:05
作者: 杜审言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使出凤皇池,京师阳春晚。
圣朝尚边策,诏谕兵戈偃。
拜手明光殿,摇心上林苑。
种落逾青羌,关山度赤坂。
疆场及无事,雅歌而餐饭。
宁独锡和戎,更当封定远。
这位使者从凤皇池出发,京城的春天已经晚了。
圣明的朝廷仍然重视边疆的政策,诏书已经下达,停止了战争。
在明光殿前恭敬地拜手,心中则向往上林苑的美景。
青羌的种落已超过了,关山也已跨越赤坂。
边疆的战场如果没有事情,便可以唱着雅歌享用美食。
不仅仅是给予和睦的封赏,更要封赏稳定远方的边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审言,字子美,唐代诗人,生于公元 720 年,卒于 779 年。他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国家稳定,边疆和平,诗人借送使者之际表达对国家政策的期盼,寄托了对边疆和谐的祝愿。
《送和西蕃使》表现了诗人对国家边疆政策的关注与祝福。诗中描绘了使者出发的情景,既有对京师春天晚景的描写,又有对国策的赞美。开头两句通过凤皇池和春天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吉祥与生机,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希望。接着,诗人提到“圣朝尚边策”,表明朝廷对边疆事务的重视,展现出一个稳定的国家形象。随后,通过“拜手明光殿”的动作,表现出对皇权的尊重与对和谐局面的渴望。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展现了对边疆安宁的向往,表明不仅要给予和睦的封赏,更要确保边疆的稳定与和平,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构建,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是一首充满政治理想与文化情感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边疆和平的期待,以及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对民生安定的关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此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国家边疆政策的关注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个人内心的探索
填空题:
诗中提到“圣朝尚边策”,这表明了对 ___ 的重视。
判断题: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