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菩萨蛮 题捣衣图

《菩萨蛮 题捣衣图》

时间: 2025-05-02 05:51:50

诗句

香闺夜警秋风度,青砧冷落梧桐露。

淡月白离离,看人欲捣衣。

犀瓯香茗洁,无意尝兰雪。

玉杵不曾鸣,谁听肠断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1:50

原文展示:

香闺夜警秋风度,青砧冷落梧桐露。
淡月白离离,看人欲捣衣。
犀瓯香茗洁,无意尝兰雪。
玉杵不曾鸣,谁听肠断声。

白话文翻译:

在香气四溢的闺房,夜深人静,秋风轻轻吹过,青色的砧板上只有冷清的梧桐露珠。淡淡的月光洒落,映照着一个人想要捣衣的情景。犀角制成的茶杯里,香茶洁净,不曾想去品尝那兰花般的雪色。玉制的捣衣杵没有声响,谁能听到那令人肠断的悲声呢?

注释:

  1. 香闺:形容女子的闺房,充满香气,隐喻女子的柔美和温婉。
  2. 夜警:夜间的警觉,指夜深人静,女子的思念与孤寂。
  3. 青砧:青色的砧板,古代女子捣衣用的工具,象征着辛劳与生活。
  4. 淡月:指淡淡的月光,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5. 犀瓯:用犀牛角制成的茶杯,象征着高雅与洁净。
  6. 兰雪:比喻洁白如兰的雪,形容茶的清香。
  7. 玉杵:捣衣的杵,通常用玉制成,象征着珍贵和无声的劳作。
  8. 肠断声:形容内心的悲痛,表达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该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捣衣”在古诗词中常常与女子的辛劳和思念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远方人的思念。这种情感在古代文学中是常见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雯,清代女诗人,生活在充满诗意的时代。她的作品常反映出女性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运用细腻的笔法展现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夜晚,秋风萧瑟,正是思念的季节。诗人通过对捣衣的描写,表现出孤独的心情和对远方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菩萨蛮 题捣衣图》是一首充满秋意和思念的词作,李雯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头“香闺夜警秋风度”,既描绘了夜晚的环境,又引出了女子在香闺中独自思念的情景。接着“青砧冷落梧桐露”则通过用砧板和露珠的冷清描绘出一种孤独的氛围,传达出女子在秋夜的无奈与愁苦。

“淡月白离离,看人欲捣衣”一句,淡淡的月光下,女子的身影若隐若现,似乎在捣衣,表达出一种思念的情感。接下来的“犀瓯香茗洁,无意尝兰雪”,则通过犀瓯的洁净形象,反映出她内心的高洁与孤独。最后一句“玉杵不曾鸣,谁听肠断声”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捣衣杵的无声与内心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绝望。

整首词在意象与情感的结合上自成一体,展现了清代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香闺夜警秋风度:描述了秋夜的宁静,女子在香闺中警觉的状态。
  2. 青砧冷落梧桐露:青色的砧板冷冷清清,梧桐树上的露珠闪烁,暗示孤寂。
  3. 淡月白离离,看人欲捣衣:淡淡的月光下,隐约看到女子欲捣衣,表达思念之情。
  4. 犀瓯香茗洁,无意尝兰雪:犀角茶杯中茶水清香,但女子并不想享用,表现出心情的低落。
  5. 玉杵不曾鸣,谁听肠断声:捣衣杵没有声响,暗示内心的悲伤无人倾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犀瓯香茗洁”将茶比作高洁的象征。
  • 拟人:“玉杵不曾鸣”赋予杵以人的情感,增加了情感共鸣。
  • 对仗:“青砧冷落”与“淡月白离离”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思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展现了女性在秋夜中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香闺:象征女子的柔美与温婉。
  2. 青砧:象征生活的辛劳与艰辛。
  3. 淡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4. 犀瓯:象征高洁的情操。
  5. 玉杵:象征无声的劳作与内心的悲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砧”指的是什么?

    • A. 青色的衣物
    • B. 青色的砧板
    • C. 青色的墙壁
    • D. 青色的天空
  2. 诗中的“犀瓯”象征了什么?

    • A. 劳动
    • B. 高洁
    • C. 忘却
    • D. 伤感
  3. “玉杵不曾鸣,谁听肠断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思念
    • C. 无奈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李雯的《菩萨蛮》对比:

李清照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女性的思念与孤独,但更为直接和明朗;而李雯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意象的运用,展现出一种更加内敛和复杂的情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女性视角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行路难 其四 行路难 其三 行路难 其一 行路难 行路难二首 其二 行路难二首 行路难二首 其二 行路难·君不见富家翁 行路难三首 行路难·君不见天上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革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启惕 砯碣 辎囊 包含沾的成语 釒字旁的字 龆年稚齿 呈稿 踨天促地 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忠鲠不挠 生字旁的字 嘲风咏月 干瘪 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姹紫嫣红 雨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