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1:50
浮槎
作者:骆宾王
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
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
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
摧残空有恨,拥肿遂无庸。
渤海三千里,泥沙几万重。
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
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
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
曾经背负着千寻的厚重,屹立在九仞的高峰之上。
真心仿佛凌驾于晚香玉,坚贞的节操掩映在寒松之中。
忽然遭遇狂风暴雨,坐在波浪之中被冲击。
摧残之后只留下无尽的遗憾,拥肿的身躯索然无味。
渤海宽广三千里,泥沙堆积几万重。
如同小舟飘荡不定,像浮梗一样四处漂荡何去何从。
仙人终究难以依托,良工又岂容易相逢。
空怀万乘的器具,谁能为我代言呢?
骆宾王,字观光,号少白,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骈文和五言古诗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出深沉的哲理与对人生的思考。骆宾王的诗风雄浑而不失细腻,常常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浮槎》创作于唐代,正值盛世之时,诗人可能在面对个人追求与现实困境的矛盾中,写下此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失落感。
《浮槎》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骆宾王通过对浮槎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全诗以“浮槎”作为主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漂泊与迷惘。开篇以“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引入,显示了诗人曾经的理想与追求之高。接下来的“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则表现出诗人对真挚情感与坚贞品格的向往。
然而,随着“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的转折,诗人所寄托的理想遭遇现实的冲击,体现出人生的无常与脆弱。接着,诗中“渤海三千里,泥沙几万重”用渤海的辽阔与沉重比喻现实的复杂与艰难,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力感与压迫感。
最后,诗人以“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收尾,抒发了内心的无奈与孤独,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深刻的思考与无奈的感慨。整首诗层层递进,情感深邃,展现了骆宾王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刻的人生哲理。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无助,传递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哲思。
《浮槎》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渤海”象征着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登高》: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传达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沉重。
《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与《浮槎》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