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4:38
晚云黏湿。正吴峰惨澹,雨迷烟接。早陡顿秋事分携,甚连苑暮墙,菊荒苔匝。空阔愁乡,更天外怨鸿声点。怕吟肩易瘦,料理篝衣,细认香折。银缸半明半灭。念花营柳阵,何日消歇。可是凝黯兰成,为情润才松,丽赋多惬。洛浦溟濛,漫伫想明珰钩袜。告梧桐夜深略住,梦时一霎。
晚上的云雾湿润,正值吴峰的惨淡景色,雨水模糊了视线,烟雾缭绕。清晨,秋天的景象陡然分开,连同那围绕着院子的暮墙,菊花荒凉,青苔遍布。空旷的地方让我愁思满怀,耳边传来天外孤鸿的哀鸣。害怕吟唱使肩膀变得瘦弱,整理着篝火边的衣物,仔细辨认那香气的来源。银缸里半明半灭的光线,思念那花丛和柳阵,何时才能平息?然而,凝重的兰花为情所润,才使松树显得多么惬意。洛浦迷雾弥漫,漫漫伫立,想象着明亮的钩袜。告别梧桐树,夜深稍作停留,梦中一瞬间。
作者介绍:刘子才,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其诗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擅长用清新的意象表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黄昏时分,诗人受到秋季景色和内心情感的启发,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解连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孤寂。在开篇,诗人用“晚云黏湿”引入了一个阴郁的氛围,吴峰显得惨淡,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随后的“雨迷烟接”更是渲染了环境的朦胧与孤独感。诗中频繁出现的秋天意象,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思乡的愁苦。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早秋的感受与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在“空阔愁乡”一语中,愁思如潮水般涌来,令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乡愁与孤独。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又在“银缸半明半灭”处引入了对生活琐事的思考,显示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与情感交织,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思索。刘子才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情感与艺术手法,在宋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深邃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解连环》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怨鸿声”,鸿指的是什么?
A. 鳥
B. 雁
C. 鱼
D. 虫
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与思乡
C. 愤怒
D. 无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