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邑宰张元若酹月亭诗四首

《和邑宰张元若酹月亭诗四首》

时间: 2025-05-10 04:35:45

诗句

古人有大志,闻鸡非恶声。

信知酹月意,与此同条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35:45

原文展示:

和邑宰张元若酹月亭诗四首
(李吕)

古人有大志,闻鸡非恶声。
信知酹月意,与此同条生。

白话文翻译:

古人有远大的志向,听到鸡鸣声并不觉得讨厌。
我相信,酹酒于月下的情意,和这同样的生机息息相关。

注释:

  • 古人:指古代的人,通常指有志之士。
  • 大志: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 闻鸡非恶声:听到鸡鸣,并不觉得是噪音,反而是早起的信号,寓意志向坚定。
  • 信知:确实知道。
  • 酹月意:指在月下洒酒,表达对月亮的敬意或思念之情。
  • 同条生:同样的生命力或生机,暗指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吕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抒情和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风格清新,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对人生和志向的思考之际,表达了对古人志向的钦佩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酹月这一动作,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开篇提到“古人有大志”,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类追求理想的恒久不变。鸡鸣作为早晨的象征,不仅是时间的标志,更是奋斗精神的体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古代志士的向往与敬仰,强调了志向与时间的关系。

接下来的“信知酹月意”,则转向更为个人的情感。酹酒于月下,这一古老的仪式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古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诗中得到了升华,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志向与情感的关系,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的深思。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的交融,体现了李吕的诗歌风格和人生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古人有大志”:强调古代志士的追求。
    • “闻鸡非恶声”:鸡鸣象征晨曦,代表新的开始,表明志士的心态。
    • “信知酹月意”:表达诗人对月亮的敬意,强调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之间的联系。
    • “与此同条生”:暗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人与今人的思想对比。
    • 象征:鸡鸣象征希望与努力,月亮象征理想与情感。
    • 拟人:月亮被赋予情感,体现诗人内心的感受。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古代志士的崇敬和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鸡鸣:象征着晨曦与希望,代表努力与奋斗的开始。
  • 月亮:象征理想、情感与自然的和谐,代表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酹酒:一种传统的敬意和怀念,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人有大志”,指的是哪种人? A. 志向坚定的人
    B. 平庸的人
    C. 无所事事的人
    答案:A

  2. “酹月”中的“月”象征什么? A. 时间
    B. 理想与情感
    C. 空间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闻鸡非恶声”意味着什么? A. 对鸡鸣的厌恶
    B. 对新开始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吕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在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春天的万物复苏反映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而李吕则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志向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吕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郎 虔州感遇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九 贺新郎 贺新郎 留春 贺新郎 登上方寺铁塔 贺新郎 当风 贺新郎 己丑牡丹盛时作。予园中牡丹皆从洛阳移来,至今十年,已满园春色矣,因为赋此解 贺新郎·月绽浮云里 贺新郎 题西湖官驿水阁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四十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韋字旁的字 潜移默化 包含拊的成语 日中必昃 采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寻根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潜水艇 湘竹 自命清高 一马不跨两鞍 养虎伤身 力字旁的字 包含悒的词语有哪些 权宜之策 卖空 阻结尾的成语 包含秋的词语有哪些 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