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21:51
原文展示: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白话文翻译:
独自在沧浪亭漫步,心中无乐,只好登上高台四处眺望。
秋天的色彩渗入林中,红叶显得黯淡,阳光透过竹林,翠绿显得玲珑剔透。
酒友们像风前的燕子一样飘散,诗社如同霜后的桐树一样凋零。
你又短暂来访后匆匆离去,醉酒吟诗时,谁还能陪伴我这个衰弱的老人呢?
注释:
- 沧浪:指沧浪亭,苏州名胜之一。
- 无悰:没有乐趣。
- 危台:高台。
- 黯淡:颜色不鲜艳。
- 玲珑:形容光影透过竹林,显得精致剔透。
- 酒徒:指饮酒的朋友。
- 诗社:诗人聚集的社团。
- 衰翁:年老体衰的人,作者自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北宋诗人,与梅尧臣并称“苏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作于苏舜钦晚年,反映了他孤独寂寞的心境和对往昔友情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舜钦在沧浪亭怀念友人贯之时所作。诗人独自漫步于沧浪亭,感到孤独无伴,回忆起往昔与友人共饮作诗的欢乐时光,感慨现今友人散去,诗社凋零,自己孤独无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沧浪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诗中“秋色入林红黯淡”与“日光穿竹翠玲珑”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秋日的萧瑟,又透露出自然的生机。后两句通过对“酒徒”和“诗社”的比喻,抒发了对往昔友情的怀念和对现今孤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沧浪独步亦无悰”:诗人独自在沧浪亭漫步,感到心中无乐。
- “聊上危台四望中”:只好登上高台,四处眺望,寻找慰藉。
- “秋色入林红黯淡”:秋天的色彩渗入林中,红叶显得黯淡。
- “日光穿竹翠玲珑”:阳光透过竹林,翠绿显得玲珑剔透。
- “酒徒飘落风前燕”:酒友们像风前的燕子一样飘散。
- “诗社凋零霜后桐”:诗社如同霜后的桐树一样凋零。
- “君又暂来还径往”:你又短暂来访后匆匆离去。
- “醉吟谁复伴衰翁”:醉酒吟诗时,谁还能陪伴我这个衰弱的老人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酒徒飘落风前燕”和“诗社凋零霜后桐”,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友人的散去和诗社的凋零。
- 对仗:如“秋色入林红黯淡”与“日光穿竹翠玲珑”,形成了色彩和光影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与怀念。诗人通过描绘秋日沧浪亭的景色,抒发了对往昔友情的怀念和对现今孤独的感慨。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秋色:象征着萧瑟和凋零。
- 日光: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 酒徒:象征着往昔的欢乐和友情。
- 诗社:象征着文化交流和精神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沧浪独步亦无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平静
- “秋色入林红黯淡”中的“黯淡”形容的是什么?
A. 阳光 B. 红叶 C. 竹林 D. 高台
- “酒徒飘落风前燕”中的“酒徒”指的是什么?
A. 饮酒的朋友 B. 诗人自己 C. 陌生人 D. 家人
- “诗社凋零霜后桐”中的“诗社”象征着什么?
A. 文化交流 B. 政治团体 C. 商业组织 D. 军事联盟
答案:
- B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尧臣的《苏幕遮·怀旧》:同样表达了怀旧之情。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舜钦的《沧浪亭怀贯之》与梅尧臣的《苏幕遮·怀旧》:两者都表达了怀旧之情,但苏舜钦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孤独和寂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苏舜钦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苏舜钦诗集》:苏舜钦的诗集,收录了其大部分作品,包括《沧浪亭怀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