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书定林院窗

《书定林院窗》

时间: 2025-07-31 14:36:07

诗句

竹鸡呼我出华胥,起灭篝灯拥燎炉。

试问道人何所梦,但言浑忘不言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4:36:07

原文展示

书定林院窗
王安石 〔宋代〕

竹鸡呼我出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炉。
试问道人何所梦,
但言浑忘不言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的静谧中,听到竹鸡的叫声而被唤醒,走出华胥的梦境,点燃篝灯,围坐在火炉旁。诗中询问道士梦中所见,得到的回答是,梦境中的一切都被他忘却了,却又没有提及什么都没有。

注释

  • 竹鸡:一种生活在竹林中的鸡,常用来指代宁静的自然环境。
  • 华胥: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而梦幻的境地。
  • 篝灯:用草木等点燃的灯,古代人们常用来照明。
  • 道人:指修道者或隐士,代表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卓越,尤其以诗、文、词等多方面表现出色。王安石改革思想颇具前瞻性,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哲理与人生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波折期。他在诗中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人世浮华的淡泊与超然。

诗歌鉴赏

这首诗意境清幽,情感深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淡泊。开篇“竹鸡呼我出华胥”一句,既表明了诗人被自然之声唤醒,又暗示了人们在梦中寻求的理想世界。华胥象征着一种美好的理想境界,然而现实的灯火和篝炉则将诗人拉回到现实中,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试问道人何所梦”承接前句,带出对人生深刻思考的渴望。道人的回答“但言浑忘不言无”,既是对梦境的超然态度,也揭示了人生态度的哲学思考——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似乎让人无法把握,但又是人生的一部分。这种对梦的淡然态度,恰如王安石一生的风格,超越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更在意境上深邃,体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鸡呼我出华胥:竹鸡的叫声将我从理想的华胥世界中唤醒。
  2. 起灭篝灯拥燎炉:我点燃篝灯,围坐在火炉旁,享受这宁静的时光。
  3. 试问道人何所梦:我询问道士梦中所见的景象。
  4. 但言浑忘不言无:道士只是说梦中的一切都已忘却,却不提及什么都没有。

修辞手法

  • 拟人:竹鸡的叫声被描绘为一种召唤,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偶:诗句中“出华胥”和“拥燎炉”形成对比,展现从梦境到现实的转换。
  • 象征:华胥象征理想与梦幻,而篝灯与炉火则代表现实与温暖。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追求内心宁静的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梦的淡然态度,体现了王安石作为哲学家与诗人的深邃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鸡:象征自然、宁静、田园生活。
  • 华胥:代表理想、梦境及美好愿望。
  • 篝灯与炉火:象征现实生活中的温暖与安全感。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交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华胥”象征什么?

    • A. 现实
    • B. 理想
    • C. 忘却
  2. 诗人问道士梦中所见,得到的回答是什么?

    • A. 一切都很美好
    • B. 都已忘却
    • C. 只有空无
  3. 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安石
    • C. 杜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在夜晚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的诗风对比:李白的豪放与王安石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但二者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悬空寺 咏舞 咏舞 晚渡安平 靖台随军入鹿耳门 冈山道中 节妇郑氏诗 吊殉节五妃墓 沧墅晚眺 登捍海塘西望杭州诸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刻骨镂心 蜗牛舍 刀字旁的字 喤喤 原质 豕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一锅粥 才高八斗 包含炀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挑得篮里便是菜 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经锄 逢吉丁辰 狭路相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