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书定林院窗

《书定林院窗》

时间: 2025-05-01 03:58:02

诗句

竹鸡呼我出华胥,起灭篝灯拥燎炉。

试问道人何所梦,但言浑忘不言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8:02

原文展示

书定林院窗
王安石 〔宋代〕

竹鸡呼我出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炉。
试问道人何所梦,
但言浑忘不言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的静谧中,听到竹鸡的叫声而被唤醒,走出华胥的梦境,点燃篝灯,围坐在火炉旁。诗中询问道士梦中所见,得到的回答是,梦境中的一切都被他忘却了,却又没有提及什么都没有。

注释

  • 竹鸡:一种生活在竹林中的鸡,常用来指代宁静的自然环境。
  • 华胥: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而梦幻的境地。
  • 篝灯:用草木等点燃的灯,古代人们常用来照明。
  • 道人:指修道者或隐士,代表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卓越,尤其以诗、文、词等多方面表现出色。王安石改革思想颇具前瞻性,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哲理与人生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波折期。他在诗中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人世浮华的淡泊与超然。

诗歌鉴赏

这首诗意境清幽,情感深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淡泊。开篇“竹鸡呼我出华胥”一句,既表明了诗人被自然之声唤醒,又暗示了人们在梦中寻求的理想世界。华胥象征着一种美好的理想境界,然而现实的灯火和篝炉则将诗人拉回到现实中,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试问道人何所梦”承接前句,带出对人生深刻思考的渴望。道人的回答“但言浑忘不言无”,既是对梦境的超然态度,也揭示了人生态度的哲学思考——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似乎让人无法把握,但又是人生的一部分。这种对梦的淡然态度,恰如王安石一生的风格,超越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更在意境上深邃,体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鸡呼我出华胥:竹鸡的叫声将我从理想的华胥世界中唤醒。
  2. 起灭篝灯拥燎炉:我点燃篝灯,围坐在火炉旁,享受这宁静的时光。
  3. 试问道人何所梦:我询问道士梦中所见的景象。
  4. 但言浑忘不言无:道士只是说梦中的一切都已忘却,却不提及什么都没有。

修辞手法

  • 拟人:竹鸡的叫声被描绘为一种召唤,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偶:诗句中“出华胥”和“拥燎炉”形成对比,展现从梦境到现实的转换。
  • 象征:华胥象征理想与梦幻,而篝灯与炉火则代表现实与温暖。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追求内心宁静的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梦的淡然态度,体现了王安石作为哲学家与诗人的深邃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鸡:象征自然、宁静、田园生活。
  • 华胥:代表理想、梦境及美好愿望。
  • 篝灯与炉火:象征现实生活中的温暖与安全感。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交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华胥”象征什么?

    • A. 现实
    • B. 理想
    • C. 忘却
  2. 诗人问道士梦中所见,得到的回答是什么?

    • A. 一切都很美好
    • B. 都已忘却
    • C. 只有空无
  3. 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安石
    • C. 杜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在夜晚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的诗风对比:李白的豪放与王安石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但二者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摸鱼子 摸鱼子 乐山送春,用沤尹梅州送春韵 摸鱼子 寒食雨中同蛾术韵,用太素体 摸鱼子 吴门客中,九日,次魏彦文韵 摸鱼子 题王德琏山居图 摸鱼子 寒食雨中 摸鱼子 岁晚感怀寄南金 摸鱼子 早春作 摸鱼子 至元六年二月望日,登安陆白云楼, 摸鱼子 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子字旁的字 包含矢的成语 螽斯之征 鼻字旁的字 真伪莫辨 豤豤 包含诠的词语有哪些 穷富极贵 唬鬼瞒神 活翻 疚疾 哑蝉 夕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半梦半醒 斗字旁的字 视富如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