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3:26
高秋原上寺,下马一登临。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向深。
旧宫人不住,荒碣路难寻。
日暮凉风起,萧条多远心。
在高秋时节,我来到这座寺庙,下马后便登上高处。
渭水从西边奔流而来,秦山在南方显得深邃。
昔日的宫女已不在,荒凉的石碑路难以寻觅。
日暮时分,凉风吹起,心中感到一丝萧条和遥远的孤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旧宫人”可以引申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感慨,反映出时光流逝带来的失落感。秦山和渭水的描写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环境的敏感。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年-830年),字季直,号宗孟,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张籍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登咸阳北寺楼》创作于张籍晚年,正值唐代中期。诗中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过去繁华的怀念,背景中带有对国家动荡的隐忧。
《登咸阳北寺楼》以高秋为背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感慨。诗的开头以“高秋原上寺”引入,营造出清冷的氛围,接着通过“下马一登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期待与向往。渭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雄伟,而秦山则给人以深邃的感觉,象征着历史的厚重。
随后,诗人提到“旧宫人不住”,引发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与失落,诗人的内心情感在此刻达到高潮。最后的“日暮凉风起”则转向现实,带来一丝凉意,唤起心中的萧条感,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极为成功,既有自然的壮美,又有内心的孤寂,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与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渭水”流向哪个方向?
诗人下马后做了什么?
“旧宫人不住”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登咸阳北寺楼》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历史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与意象构建上各有千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