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5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59:11
东风第一枝·次半唐老人味梨集壬辰二月与况夔生刘伯崇联句韵
作者: 吴昌绶 〔清代〕
翠袖娇扶,红阑暖熨,新词惯唱疏影。
东风未放春酣,南枝又添香冷。
珠妍玉瘦,羡花底并禽栖暝。
奈别来江国萧疏,唤起罗浮人醒。
钗索卸夜窗初静。车毂转归装劝整。
输他画里真真,消受盛名鼎鼎。
一枝折寄,应念我天涯愁并。
问甚时染却铅华,去泛五湖艇。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春天和离别的深切感受。翠绿的袖子轻轻扶着红色的栏杆,温暖的阳光让人感到惬意,新词在疏影里悠然自唱。东风尚未送来春意,南边的树枝却又添上了清冷的香气。珠妍瘦弱的姿态,让我羡慕那花下栖息的鸟儿。奈何别来江国的萧条,让我唤醒了罗浮山上的人。卸下钗索,夜深窗前变得静谧;车轮转动,归来的行装整理妥当。输给画中真实的感受,享受那盛名之下的困惑。折下一枝花寄给远方的你,是否想起我在天涯的愁苦?问你何时能染上那铅华,去泛舟于五湖之上?
作者介绍:吴昌绶(1642-1715),清代画家和诗人,以细腻的绘画风格和丰富的诗词创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绘画与诗词,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春天,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对离别的忧愁,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感人的情感,展示了春天的气息与离别的愁苦。开篇用“翠袖娇扶,红阑暖熨”描绘出一幅温暖的春日图景,营造出一种柔和而细腻的氛围。诗中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吴昌绶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接着,诗人通过“东风未放春酣,南枝又添香冷”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南枝的香气虽然存在,却依旧带着一丝清冷,反映出一种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交织着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索。后半部分通过“钗索卸夜窗初静”与“车毂转归装劝整”描绘了生活的日常,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在诗的最后,诗人以“问甚时染却铅华,去泛五湖艇”收尾,表达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无奈,折射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东风未放春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渴望
B. 对离别的忧愁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生活的无奈
“钗索卸夜窗初静”的意思是:
A. 夜深人静
B. 生活琐事繁忙
C. 离别的愁苦
D. 自然的美丽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
A. 春天的来临
B. 离别的愁苦
C.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 以上皆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吴昌绶与李白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但吴昌绶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内敛,而李白则展现出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