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冰

《冰》

时间: 2025-05-05 09:35:40

诗句

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

莫言此物浑无用,曾向滹沱满汉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5:40

原文展示:

白日黄流涨渭城,
三更风紫尽成冰。
莫言此物浑无用,
曾向滹沱满汉兵。

白话文翻译:

白天的阳光照耀下,黄河水涨满了渭城,
到了三更时分,紫色的风一阵阵吹来,最后化为冰。
不要说这冰块没有用处,
曾经在滹沱河旁,它帮助了满汉的士兵。

注释:

  • 白日:白天,阳光明亮的日子。
  • 黄流:指的是黄河的水流。
  • :上涨,水位上升。
  • 渭城:渭河边的城镇。
  • 三更:夜深时分,指晚上11点到1点之间。
  • 风紫:紫色的风,可能意味着夜晚的风景。
  • 成冰:化作冰块。
  • 莫言:不要说。
  • 浑无用:完全没有用处。
  • 滹沱:滹沱河,位于今河北省和山西省交界处。
  • 满汉兵:指满族和汉族的士兵。

典故解析:

“滹沱满汉兵”提到的滹沱河历史悠久,常在战争中成为重要战略地带。诗中提到冰的作用,暗示其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体现出冰不仅是自然现象,还与历史和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珌,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主要以诗作流传。其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颇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可能与当时的战乱或自然环境有关。诗人通过冰的形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自然的力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冰”作为核心意象,开篇描绘了一幅富有画面感的景象:阳光下的渭城,黄河水的上涨。这一自然现象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换和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人转向夜晚的描写,三更时分,风带来的寒意让水面凝结成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的后两句则反转了前面的意象,指出冰并非无用,它曾在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转折让人深思。冰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既可以是无情的冷酷,也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人类的助力。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揭示了自然与人类历史的交织,特别是冰这一意象,既表现了自然的严酷,也暗示了它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诗人在诗中引导读者思考冰的存在意义,既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古诗词特有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日黄流涨渭城:描绘白天阳光明媚,黄河水位上涨,渭城被水围绕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变迁。
  • 三更风紫尽成冰:夜晚的寒风让水面结冰,表现出夜晚的冷清与孤寂。
  • 莫言此物浑无用:反驳对冰的贬低,指出它的潜在价值。
  • 曾向滹沱满汉兵:历史上冰在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化了冰的意义。

修辞手法:

  • 对比:日与夜、暖与寒的对比,突显环境的变化。
  • 暗喻:冰不仅是物质存在,也象征着历史的冷酷与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冰的描写,探讨自然现象与历史的关系,反映出诗人对环境与人类命运思考的深刻性,揭示了生命中的无常与变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冷酷、无情,同时也可以象征坚韧与力量。
  • 水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暗示变化与不可预测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渭城”位于哪个河流旁?

    • A. 黄河
    • B. 长江
    • C. 滹沱河
    • D. 赣江
  2. 诗中“莫言此物浑无用”是指什么?

    • A. 水
    • B. 风
    • C. 冰
    • D. 城
  3.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自然与战争
    • B.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C. 爱情的美好
    • D. 生活的琐碎

答案:

  1. A. 黄河
  2. C. 冰
  3. A. 自然与战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冰》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两者都通过自然元素表达情感,但《冰》更侧重于历史与战争的思考,而《静夜思》则专注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张东之 寄吴子云 寄桐庐程宰 寄沈仲居进三国志 寄如皋叶尉 寄潘文叔 寄吕英父 寄李侍郎 寄湖州赵侍郎 寄郭德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尊开头的成语 丨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蒙密 骄奢淫佚 一丝不苟 直上青云 风驰电骋 生众食寡 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五脊六兽 止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慕嫪 浚渫 何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