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陈时柏

《陈时柏》

时间: 2025-08-09 22:34:08

诗句

陈未亡时柏已苍,风来历历说兴亡。

世臣元不如乔木,阅尽中原几战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2:34:08

原文展示:

陈未亡时柏已苍,风来历历说兴亡。
世臣元不如乔木,阅尽中原几战场。

白话文翻译:

在陈国还未灭亡的时候,柏树已经苍老;风吹过时,仿佛在诉说着兴亡的故事。
世间的权臣比不上这些高大的乔木,经历了几次战乱的中原,战场无数。

注释:

  • 陈未亡:指的是陈国还未灭亡,体现了历史的变迁。
  • 柏已苍:柏树生长悠久,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韧性。
  • 风来历历:风吹过,仿佛在诉说历史的故事。
  • 世臣元不如:世间的权臣不如树木,表达对权臣的轻视。
  • 阅尽中原:指诗人目睹了中原的多次战乱。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陈”可能指代古代的陈国,该国在历史上曾经历多次兴衰。此外,诗中提到的“乔木”象征着坚韧和长久的生命力,反映了自然与历史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珌,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和对历史深刻的思考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历史动荡的时期,诗人感受到国家的兴亡与个人命运的无常,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对历史的沉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陈国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体的渺小。开篇提到的“柏已苍”,将目光投向了古老的柏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积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界的景象,风的吹动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国家的兴亡,给人一种深刻的历史感。接着,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权臣的不屑,认为他们的权势和荣耀比不上大树的坚韧与久远。最后一句“阅尽中原几战场”更是将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的沧桑紧密相连,暗示着无数的战乱与动荡,令人感慨。整首诗在自然与历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陈未亡时柏已苍:在陈国未灭之时,柏树已经苍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2. 风来历历说兴亡:风吹过,像是在叙述历史的兴亡,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
    3. 世臣元不如乔木:世间的权臣比不上这些高大的乔木,表达对权臣的轻视和对自然的崇敬。
    4. 阅尽中原几战场:经历了无数战场,体现了战乱的频繁和历史的沉重。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权臣比作乔木,强调了权力的短暂与自然的持久。
    • 拟人:风仿佛在说话,为自然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权力的批判,诗人通过自然的景象来映射历史的兴亡,表现出对持久生命力的赞美和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柏树:象征古老和坚韧,代表着历史的积淀与生命的延续。
  • :象征历史的声音,传递着兴亡的故事。
  • 战场:象征战争与动荡,反映了历史的残酷。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陈”是指哪个国家?
      • A. 齐国
      • B. 陈国
      • C. 楚国
    2. 诗中“世臣”与“乔木”相比,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 A. 权臣更强大
      • B. 乔木更为长久
      • C. 两者无关
    3. 诗中“阅尽中原几战场”意指什么?
      • A. 诗人对战乱的亲历
      • B. 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 C. 诗人的无所事事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反映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诗词对比:

    • 程珌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历史变迁和战争的思考,但程珌更侧重于自然与历史的对比,而杜甫则更直接地表达了为国忧虑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程珌的作品及其背景资料。
  • 《古诗鉴赏词典》:提供古诗的分析和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束岩寺避暑 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 送叶尚书赴永嘉二首 其二 题江贯道山水十绝 湖南江西道中十首 内翰洪公舜俞哀诗二首 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其十 昔坡公粹杭有悯囚诗后守杭岁除狱空又和前作 贺新郎·南国秋容晚 杂咏一百首·杨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足字旁的字 擿埴冥行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秦庭之哭 改邪归正 包含眷的成语 帖黄 竖心旁的字 烛武 华屋丘墟 捡拾 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镸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沾开头的成语 火字旁的字 倦色 兼爱无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