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8:57
送顾非熊下第归越
作者: 姚合 〔唐代〕
失意寻归路,亲知不复过。
家山去城远,日月在船多。
楚塞数逢雁,浙江长有波。
秋风别乡老,还听鹿鸣歌。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失意归乡的感慨。诗人感到心情沮丧,回家的路途遥远,亲友们已不再相聚。故乡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很远,船上度过的日月时光显得格外漫长。楚地的山水间偶尔看到几只大雁飞过,浙江的水面上则总是波光粼粼。秋风吹来,告别了乡间的老者,耳边还回响着鹿鸣的歌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鹿鸣”出自《诗经》,象征着和谐美好的生活。诗人将其引入,表达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华,号乐天,生于贞元年间,卒年不详。姚合为人质朴,诗风清新,长于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感怀。其作品多反映个人经历和情感,善于用细腻的笔触刻画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送别友人顾非熊回故乡越地时,表达了对友人不幸落第后的惋惜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在亲友相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之际,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与孤独。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淡泊,诗人在失意与归乡之间游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失意寻归路”便点明了主题,诗人因科举失利而心情沉重,归乡的路途显得格外漫长与凄凉。接着“亲知不复过”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感,曾经的亲友已经无法相聚,失落感油然而生。
“家山去城远”描绘了地理的遥远,也象征着心灵的孤寂。随着船只的漂泊,时间在日月之间流逝,这种流逝感更使得归家的心情愈加沉重。接下来的“楚塞数逢雁,浙江长有波”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和画面感,雁的孤独与波的起伏,映射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思念。
最后一句“秋风别乡老,还听鹿鸣歌”则是对故乡的依恋。在离别的秋风中,诗人不仅思念故乡的亲人,也在鹿鸣声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思考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失意归乡的心情,表达了对亲情的怀念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孤独与惆怅,交织着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亲知”指的是:
A. 亲朋好友
B. 诗人自己
C. 未知朋友
答案: A
“家山去城远”中“远”字的含义是指:
A. 时间久远
B. 距离遥远
C. 心情远离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鹿鸣”象征了:
A. 离别的伤感
B. 对故乡的怀念
C. 自然的宁静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但其情感基调更为沉重,强调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缺失。而姚合的《送顾非熊下第归越》则在失意之中带有一丝淡淡的惆怅与对故乡的向往,体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风格。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顾非熊下第归越》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