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4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44:27
新秋病中枕上闻蝉
——齐己 〔唐代〕
枕上稍醒醒,忽闻蝉一声。
此时知不死,昨日即前生。
更欲临窗听,犹难策杖行。
寻应同蜕壳,重饮露华清。
在枕上稍微醒来,忽然听到一声蝉鸣。此时我才意识到自己还活着,昨天的痛苦仿佛是前世的经历。更想在窗前静静倾听,但却难以支撑着拐杖前行。或许我正像蝉一样,期待重新蜕变,重饮露水,恢复生命的清新。
作者介绍:齐己(约 779-847),唐代诗人,字仲明,号青原,晚号无可,曾任职于地方,后隐居于青原山。齐己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其诗作多描写山水和节令,体现出浓厚的禅意。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生病期间,正值新秋时节,病痛与蝉鸣的对比,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蝉声在古诗中常寓意生命的无常与轮回,诗人在病痛中感受到蝉的生命力,进而反思自己的存在与生命的意义。
齐己的《新秋病中枕上闻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在新秋的季节,蝉鸣打破了病中的沉寂,唤醒了诗人的意识。诗的开头通过“稍醒醒”引入,表达了病中人的虚弱与无奈,但随即传来的蝉鸣又令他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希望。
“此时知不死,昨日即前生”一句,诗人巧妙地将生死与时间的流逝结合在一起,仿佛昨日的痛苦就像前世的记忆,使得对生命的感悟更加深刻。蝉的生命象征着重生与蜕变,诗人在此时更渴望能够像蝉一样,经历一场蜕变,重饮“露华清”,寻找生命的清新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死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期盼。齐己在诗中运用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深层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珍视,尽管身处病痛,但仍对生活和生命充满希望,渴望重生与蜕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此时知不死”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想要“临窗听”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蜕壳”象征着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为齐己《新秋病中枕上闻蝉》的详细解析与背景介绍,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